作者:鹿溪
这些默默奋斗的华为员工,又何尝不是每一个正在奋斗中的我们的缩影?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华为的讨论沸沸扬扬。 先是5月17日,美国政府突然发布声明,将华为加入美国贸易“管制实体名单”中。 凡是在这张名单上的公司,在进出口商品时,都需要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 随后谷歌、英特尔、高通、博通相继收到禁令,禁止对华为供货。 再到昨天,根据外媒的报道,ARM也中断了和华为及其子公司海思的合作。
不少媒体评论:这可能是华为史上最大的危机。 但华为却丝毫没有因此自乱阵脚,在任正非接受采访时说的话中,有句话很鼓舞士气: “华为的5G不会受到影响,别人两三年肯定追不上华为。” 不少人都说,听完任正非的采访,突然就相信,华为有底气应对这场硬战了。
1 在外界不少人的眼中,大家都认为华为有点狠。 不止是技术过硬,更重要的,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性格和管理手段。 不少人都知道,30多年前,任正非拿着所有身家2.1万元,在深圳注册了华为公司。 条件简陋,十几张床挨着墙排开,床不够的时候,泡沫板上加床垫,成了他们的替代品。 那时候,任正非发了个誓:“如果研发不成功,就从楼上跳下去。” 后来,即便公司发展还不错,一张行军床,也是任正非办公室的必备物品,通宵加班,也成了华为员工们的家常便饭。
有人不解,既然这么苦,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答案很简单,因为华为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的原则。 这一点,从他们创立之初就确立了。 刚开始创业时,公司里只有一辆车,放在一般公司,这辆车一定是老板的专属宝座。 可华为不一样,只要有客户来访,车一定会派出去接客户。 直到现在,任正非70多岁了,还保持着坐地铁,打出租车的习惯。
他不仅对自己狠,对待员工也狠。 有次,华为要接待一位重要客户,因为会议室温度调的太冷,主宾打了几个喷嚏。 任正非立即将深圳物业服务中心部长降职,调薪。 一点儿也不顾及他是元老级员工。 或许我们还可以说,华为狠心的有点不人道。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则故事,说有位日本专家入职华为,第一天召集手下开会时说了这么一段话:“声明一下,我是个工作狂,经常加班。所以在和大家共事的时候,会占用大家大量非工作时间,请大家配合我的工作!” 三个月后,这位日本专家辞职了,离开的时毫不留情地说:“你们这样加班,是不人道的!”
2 可华为到底人不人道,只有自己的员工最清楚。 这些年来,虽然外界对华为的加班制度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华为的福利也令不少人眼馋。 华为的福利到底有多好? 有数据显示,这几年,光是给应届生开出的基本年薪,都能达到14-17万,最高35万。 其中还不包括每年各种分红和奖金。 外界不少人说,在华为,两三年拿到百万年薪,根本不是梦。
其实也不光是高工资,无论是办公区的环境,还是后续的保障措施,华为都做得相当好。 去年年初,“华为低价给员工分房”的消息,更是令不少人羡慕。
3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多重保障,大多数华为员工对待工作相当负责。 前阵子有一个视频,介绍了华为员工日常的工作状态。 这里有网络维修师。 他的工作很繁琐,也很枯燥,平均每天要处理上百封邮件和电话咨询。
有时候一忙就是一个通宵,一点一点核查,只为解决客户的每一个小问题。
这里有财务人员。 过去15年,累积处理几十万份支付,她始终保持零差错的纪录。
她说自己是公司支付的最后一道大坝,不管再急的打款,都会认真核实每一个细节。 每一个细节里,都有她始终如一的专注。
这里有海外市场的探索者。 他需要帮助公司,在未知的非洲市场艰难摸索。 面对难搞的客户,不通的语言和文化,他经常陷入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找突破口。
可越难做的事情他越要做,客户说他不够了解,他就苦学当地文化,语言不通,他就从最简单的交际一点点练起。 连他在非洲的搭档都拍着胸脯说:我敢保证,没人比你更了解非洲了。 靠着爱与真诚,他终于打动了对方,也让华为的信念,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
这里有算法计算者。 来华为16年,他只做一件事——算法。 在别的公司推出无线传输商用芯片后,他需要打造出只属于华为的芯片。 算法之路漫长、孤独,也许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但他选择等待、探索与拼搏。
数以千计的日夜计算,直到,真正算出来!
这里有负责产品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实现的员工。 他有一个信念:实现零瑕疵率。 因为他心里清楚,哪怕再小的缺陷,都有可能让产品的良好口碑毁于一旦。
在他眼里,只要出了问题,没有借口,只有解决的态度。 为了降低瑕疵率,提升用户体验,他和团队彻夜不休,即便瑕疵率已经降到0.1,他也始终不松口。
他说:从0.1到0,看似只是微乎其微的距离,其中有着万千消费者的信任。 在他们工作地方的墙上,有这么一条横幅:我们每天都在生产世界上最好的手机。
这是他们的动力,也是他们的目标。 正是靠着这种信念,他们为自己赢得了面对美国封锁的底气。
4 而实际上,为了在面对挑战时有底气,华为早在19年前就开始做准备了。 5月2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任正非提到,早在2000年,差点以100亿美元将华为卖给美国人,合同都签好了,手续也办完了,最后因为董事长换届作罢。
当时,华为内部就是否继续出售华为进行了一场争论,年轻一点的少壮派一致认为不该卖。任正非顺应了他们的意愿。
但也是从那时起,华为居安思危,一直为和美国在山顶上交锋作准备。
2004,任正非找到海思CEO何庭波,给他4亿美元的研发费用,要求他研发出不用依靠美国的芯片。 任正非很坚定:“芯片暂时没有用,也还是要继续做下去,这是公司的战略旗帜,不能动掉的。” 没有人清楚,这样的投入有没有用,也没有人知道,这样的战略部署哪天才能用到。 直到5月17日凌晨,华为海思公司的全体员工,突然收到一封来自总裁何庭波的信。
短短700字,传达着一个意思: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在这个至暗时刻,任正非19年前的远见,终于显露了出来。 或许换句话来说,他对华为的心血与付出,可见一斑。 今天,命运的年轮转到这个极限而黑暗的时刻,超级大国毫不留情地中断全球合作的技术与产业体系,做出了最疯狂的决定,在毫无依据的条件下,把华为公司放入了实体名单。 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间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是的,这些努力,已经连成一片,挽狂澜于既倒,确保了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今天,这个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儿女成为时代英雄的日子!
5 在华为这件事情发生后,网上有张截图刷屏了,图中是几位华为员工的对话。 有员工说,我愿意不拿工资为公司干3年。 有员工家属说,不拿工资也要我老公去上班。
还有人说:很自豪亲历公司历史上一重大事件,相信华为的伟大,愿意与公司共进退。 其实这背后,还有18万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员工们。 他们说,第一次如此强烈感受到我们奋斗的价值和意义。 很多人也都在默默为华为加油,在留言区,有条留言很打动人。 是这么说的:“有一家很牛逼的中国科技公司叫华为,以后给孩子讲历史,这句就是开头。”
还有很多人说,感谢华为,照亮了黑暗中的很多人。
说实话,虽然没有硝烟,却有种上战场的悲壮感,读来令人感动。 感动于千千万万的华为员工的执著,以及他们坚持客户至上的初心与身上透露的这股劲儿。 因为,这些默默奋斗的华为员工,又何尝不是每一个正在奋斗中的我们的缩影? 正因为他们的这股劲儿,让我们在非常时期更有底气。 |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5, 2024-11-8 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