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次没走“协商老路”,正面迎战美国关税制裁,主要是首波贸易战规模对中方而言尚能承受,因此还不愿将被列入中共19大政治报告、涉及经济前景的“中国制造2025”作为谈判筹码。
美国6日对涉及34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课征25%关税,一切起源于美方3月下旬对中国的301调查结果。在中美贸易史上,美国对中国共挥舞过6次301大刀,前5次皆以协商告终,中国这次选择回敬同等规模的制裁清单,情况有别以往。 但要说中国真的“硬起来了”,也未必如此。事实上,中国一开始也尝试以磋商解决,因此,自3月下旬以来的中美贸易对峙至6月15日美方宣布对中国课征关税前,双方先后轮流在北京与华府展开3轮谈判。 5月下旬于华府登场的第2轮贸易磋商,双方发布了唯一一次的联合声明,同意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重视智慧财产权保护等,然而,美方屡次提及的“中国制造2025”却未见于声明中,显见中方在攻防中为此所做的努力。 美国财政部长梅努钦(Steven Mnuchin)在中美第2轮贸易磋商后证实,双方已同意停止互相加征关税。然而在6月2日于北京举办的第3轮中美磋商后,不仅未发布联合声明,白宫更于6月15日宣布,将对中国祭出惩罚性关税。 剧情急转直下,令外界譁然,接着再传出的消息是,中国官方下令开始淡化对“中国制造2025”的宣传,数据更显示,新华社1至5月累计提到“中国制造2025”超过140次,但6月5日后几乎销声匿迹。 在中美这次逾3个月的贸易对峙中,不难看出中方对“中国制造2025”的积极捍卫,也意识到这是“一切是非的根源”,而不愿让官媒继续高调宣传进而变成“捧杀”,引来美国与西方国家侧目。 “中国制造2025”是关乎中国能否晋升“科技强国”的发展战略,也是中国产业升级向高附加价值链攀升的重要进程,更在2017年10月被写入中共19大政治报告。但美方于5个月后的2018年3月即以“中国制造2025”发出贸易威胁,直戳中国的面子与里子。 目前美方在第一阶段涉及500亿美元产品的关税战中,分成首波的340亿美元,以及后续的160亿美元。其中“中国制造2025”,美方在首波制裁中并未上膛,而是将其放在第2份制裁清单上,让中国有了喘息空间。 单就目前的340亿美元来说,仍在中国可控范围,赶在中国制造2025被搬上台面前,中国以迎战作为防守,除寄望双方在“小打”后能冷静下来外,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受害者”的姿态,也有助其向外寻求支援。 |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5, 2024-11-19 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