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怒炸! 就在昨天(1月16日),加拿大移民部宣布了一项“发钱”新福利,给每名成人发放$3000加元,每名儿童$1500。只不过,这笔钱跟加拿大人没什么关系,而是会发放给难民。 这件事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激烈讨论! “杜鲁多的自由党政府的移民部长马克·米勒(Marc Miller)宣布,加拿大纳税人将为每位从加沙进入加拿大的成年难民提供$3000加元的补助,同时为每位加沙儿童提供$1500加元的补助。” 图源:X “突发消息:加拿大宣布将向巴勒斯坦人发放由加拿大纳税人资助的一次性款项,每位成年人可获得$3000加元,每位儿童可获得$1500加元。与此同时,加拿大国内许多家庭正面临冬季供暖和食品价格上涨的困境,甚至难以负担取暖费用或为孩子买足够的食物。” 图源:X “太离谱了!每位加沙成人将获得$3,000加元,每位儿童(家庭成员)将额外获得$1,500加元。一个四口之家可以拿到$9,000加元。目前为止,已有超4,500名加沙难民进入加拿大。” “与此同时,加拿大人正面临创纪录的生活成本危机,自由党政府却再次疯狂印钞,将更多资金发给外国人。” 图源:X 总结一下,你得到的是:账单;他们得到的是:每位成人$3000加元+每位儿童$1500加元+其他福利。 “别忘了加上这个,他们来到加拿大后的每月补贴。他们还可以完全享受医疗保健和牙科服务。” 图源:X 在加拿大政府官网上,这条于1月16日推出的新政写道: “加拿大移民部长马克·米勒宣布,抵达加拿大的巴勒斯坦人现在可以申请过渡性经济援助。这笔援助旨在帮助他们及其家人满足基本需求,如食品、衣物和住房,并协助他们与居住在加拿大的亲属团聚。” 经济援助内容包括:
通知中还写着:“为确保已经抵达加拿大或即将在未来几个月抵达的人能快速获得经济援助,我们将分阶段发放这笔一次性款项,第一批为2025年3月31日前抵达加拿大的人。希望这些人在抵达加拿大后尽快提交申请。” 此外,加拿大还将退这些人申请临时居民签证(Temporary Resident Visa )的费用,以及生物信息采集的费用,人们将在未来几周内收到退款。 图源:Green Light Canada 这一新政让加拿大人彻底破防了! “太恶心了!当我们的税金被这样挥霍时,我们为什么还要纳税?这对加拿大人有什么好处?带头实施此类计划的人应该受到审判。” “毕竟,这是加拿大人辛苦赚来的税款......” “可耻!作为加拿大纳税人,我反对这种行为!” “我已经缴纳了好几年加拿大养老金,但我得到的钱却不如那些难民。相较于加拿大人,自由党显然更关心他们。” “当政府将许多人置于本国公民之上时,就会严重崩溃。当然,我们需要伸出援助之手,但不能到令人无法容忍的程度。” “这种现象必须停止,加拿大人甚至连自己都负担不起生活费。” “全国各地的加拿大人都在苦苦挣扎,基础设施不断崩溃,而我们却在为那些憎恨我们文化和人民的移民付钱。” “为什么加拿大人还要缴税?” “没有给加拿大人的$250加元,却给难民$3000加元,这是什么逻辑?” “我现在真的在想,成为加拿大公民是否还值得。加拿大没钱了,也已经不是10年前的样子了。” “加拿大人在苦苦挣扎。而政府好像忘记了他们为谁工作。” “受够了我的钱都被别人拿走。” “加拿大优先!别再把国家的钱全部转移到海外,让加拿大人受苦受难。” “别忘了,他们就是那些有大把时间在加拿大街头制造混乱的人,还巴不得在街上乞讨,想要更多的钱。” 讽刺的是,就在加拿大移民部宣布给难民发钱的前一天(1月15日),密西沙加和蒙特利尔爆发了集会,人们涌上街头挥舞旗帜,敲鼓高呼。 图源:X 此外,就在移民部宣布发钱计划的前两天(1月14日),有人在埃德蒙顿91街的Costco路口,看到一名戴着头巾的大妈举牌乞讨,上面写着:“请帮帮我,我有5个孩子,没房、没钱、没食物,我需要你的帮助。” 图源:X 谁知,这一幕非但没有引来同情,反倒被加拿大网友骂翻了! 爆料人配文写道:“这些骗子让我很生气,她每个月可能从纳税人交的钱那里领到超过$5000的政府救济金,以及免费/大笔住房补贴,从食品银行领食物,享受免费的医疗保健。然而,她还要花时间利用加拿大人的善意和同情获得更多,不要帮助他们!” 另一名网友说:“如果几个小时能讨到$100,那么一个月就是$2100(免税),她还可以领自己和5个孩子的补贴,好像每个乞讨的都有五个孩子!” “我见过这人,她在等红灯时用iPhone发短信!” “他们无处不在,接送的车都是宝马和奔驰。我在多伦多Front St见过这种情况,我感到恶心!” 更讽刺的是,在政府给难民发钱发到手软的同时,半数加拿大人却连账单都付不起,账户里仅剩$200甚至更少...... 你还看好这样的加拿大吗? 来源链接:
|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5, 2025-1-22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