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苏丹撤侨,原因很简单—— 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快速支援部队之间发生了冲突。冲突背景下,不仅中国,包括美国在内,不少国家开启撤侨。 好歹现在各国撤侨大致都告一段落。不妨略作盘点。 01 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穆塔兹·扎拉·布洛奇于4月29日在社交媒体推特发文:“感谢我们的中国朋友给予的支持和友谊。”
布洛奇推特感谢中国帮助撤侨 4月30日,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哈克在会见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的时候,又当面再次致谢,感谢中方对在苏丹的巴基斯坦侨民之扶危济困。 为什么巴基斯坦要感谢中国?原因很简单!就是在中国撤侨的过程中,也捎带手,将巴基斯坦侨民给带到了沙特阿拉伯等地的安全地带。“又一批216名巴基斯坦公民乘船从苏丹抵达吉达港。我们乘坐的是中国海军微山湖舰。我们感谢我们的中国朋友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布洛奇在推文中称,前两批共有260名巴基斯坦公民回到卡拉奇。 尽管布洛奇称,“安全撤离每个巴基斯坦人,并带他们回家是首要任务”,但笑饮不得不说,如果没有中国海军出手相帮,单凭巴基斯坦目前的军事能力,是很难完成这一首要任务的。
哈克(左)会晤刘劲松 这并非是揶揄巴基斯坦实力不济。实际上,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组织兵力,并与苏丹有关方面有所斡旋,完成撤侨目标的国度,在地球上其实是屈指可数的。中国当然是一个。这不仅因为中国目前已经拥有比较强大的海军,更加之中国海军正有临沂舰、潍坊舰、微山湖舰等在亚丁湾执行护航行动。此地距离苏丹并不远。舰只直接向苏丹机动,就能完成部分撤侨任务。“国家利益所至,海军航迹必达!”此言不虚。 加上中国调用一些民航飞机,大抵能顺利撤侨。 在4月27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说: “在此次撤离行动中,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协助外国公民撤离。截至目前,已帮助5个国家公民乘坐中国舰船撤离苏丹,还有其他国家向中方提出协助撤离,中方将继续尽可能予以协助。” 何谓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毛宁讲话,以及巴基斯坦方面的感谢上,其实世界应该有所体会!在中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与中国人民的军民鱼水情,本是传世佳话。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世界舞台也在展示自身魅力,并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提供自身力所能及的公共安全产品! 02 美国同样在从苏丹撤侨。没想到的是,新西兰媒体人安柏然竟然来了句“没对比就没伤害”。他在一个视频平台发布了中国军队与美军各自如何从苏丹撤侨的对比视频。
安柏然 其中一个片段显示,美国一家媒体的主持人在报道中出镜说:“美军在夜间出动直升机将大约100名美国外交官及其家属从苏丹撤出。”也就是说,美军是先撤外交机构。而中国方面,驻苏丹大使馆称,“在有危险撤离时,使馆永远撤在最后。外交部也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使馆人员安全”。 先与后的选择,代表了一种国家态度! 还有一段视频显示,白宫新闻秘书卡琳·让-皮埃尔近日在记者会上称,美国驻苏丹使馆4月16日曾发布安全警告称,由于喀土穆安全局势存在不确定性且机场已关闭,美国公民此时不应期待美国政府协调撤侨。“当务之急是,在苏丹的美国公民要自行安排,在困难情况下确保自身安全。我们建议美国公民就地避难……”让-皮埃尔说。
让-皮埃尔称,建议美国公民就地避难 安柏然对比之后,产生了回忆。2016年,新西兰曾发生强烈地震。安柏然认为,当时,中国、英国在撤离本国游客方面就存在差别。“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事馆当时租用了直升机,将被困在新西兰地震重灾区凯伊库拉的中国游客撤离。”安柏然说,“来自其他国家的被政府忽视的游客对此特别羡慕,其中有英国游客在向英国政府求助无果后,不得不通过抵押自己的房子来支付4000美元的直升机救援费。” 安柏然引述了当年《新西兰先驱报》的一段报道:“当时眼巴巴看着中国游客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一个个登上直升机,离开海滨小镇凯伊库拉,有人给英国使馆打电话,却得不到任何实在的答复。” 03 在笑饮看来,在世界一些国家或者地区遇到战火、灾难之际,撤侨确实是一些实力较强的国家所做行动。中国、美国、英国,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目前来说,总体上也都有较强的国力。 近些年来,中国在撤侨行动中,以军队为主,其他交通运输机构为辅,联络世界各地的友好国家、地区,每每较为顺利地完成撤侨任务。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友好国家完成撤侨。这些行动,胜过千言万语,展示了中国军队和平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 而曾经高举“撤侨”口号满世界折腾的美英,近年来在撤侨方面,似乎屡屡被本国或者诸如新西兰这样与英美关系密切国家的人们所诟病。这背后,到底出了什么状况呢?
苏丹战火仍未熄灭 图:央视新闻画面截屏 有关从苏丹撤侨,来自巴基斯坦的感谢,与来自新西兰的比较,意味深长…… 最后,笑饮不得不说,也希望苏丹的战火快点儿熄灭。人类,还是要追求和平与发展。这样,才有美好的未来! |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5, 2024-11-22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