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近期做出两项看似方向相反的货币操作——对人民币“降准”,对外汇“提准”。前者是为加强跨周期调节,后者是为调控汇率。 12月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知,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表示,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自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9%。
消息一出,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直线跳水。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36关口,短线跌超300个基点。
稍早前,12月6日,央行公告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决定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近两个月以来,受美国通胀超预期并带动经济名义增长、加息预期强化及欧洲疫情阶段性反复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走势强劲。但是在美元走强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仍延续9月以来与美元的非对称走势,不断升值。 缓解人民币汇率单边快速升值压力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称,在经济持续向好、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国际收支保持双顺差的格局下,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升值态势;但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快速单边升值预期也会对经济和企业层面带来一些影响,特别是给中小型出口企业带来汇兑损失。央行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减少外汇市场的美元供给和流动性,从而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使人民币对美元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近期,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携手冲高,双双突破今年5月份高点,创出2018年5月以来的新高。截至12月8日收盘,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报6.3535,较上一日上涨143点。 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3日,反映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汇率变化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2.66,处于2015年12月以来的高位,较2020年末上涨8.25%。 就在数日前,央行决定12月15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央行“降准”操作本为跨周期调节,但由于大额流动性释放在即,却并未对人民币汇率强势表现有所影响。自“降准”消息发布以来,人民币汇率反而呈加速升值态势。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此前表示,9月以来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走势呈明显背离态势,美元指数反弹,人民币汇率不贬反升,人民币一篮子汇率指数基本处于“8·11汇改”后最强势的水平。 一位资深外汇首席分析师表示,监管此次表态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主要是为了缓解人民币汇率近期单边快速升值压力。 张瑜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为何持续升值,从外汇“四层面”来看,基本面与交易面是主要推动力,政策并无对升值的引导: 基本面,银行结汇需求处于历史高位; 交易面,本轮汇率升值过程中对市场供求和情绪因素的交易完全在8h主交易时段完成,交易量放量明显; 预期面,今年以来企业与居民对汇率的预期持续稳定; 政策面逆周期因子退出,汇率走势完全由市场决定。但此次上调外汇存准率或反映了政策纠偏的启动,我们仍提示汇率年度级别拐点正在形成。 主要原因在于,一则2022年中美或呈经济、货币双背离格局,历史复盘来看在此环境下人民币汇率趋向于贬值。二则2022年有中美金融微脱钩的风险,资本流入对2022年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也在走弱。三则,2022年初正是个人5万换汇额度刷新、企业年初加快外汇结售汇的时期,汇率市场本身存在波动性放大的背景。 第五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业内人士解释称,推动外汇存款“提准”,银行将释放人民币流动性,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缓解外汇流入动能。 上述人士直言,“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这个工具就是调控汇率用的。 不过这一工具并不常用。此前长达14年的时间,央行从未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直到今年5月31日,央行第四次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央行决定,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 外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将其吸收外汇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交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存款准备金与其吸收外汇存款的比率。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021年以前曾经历过三次调整,分别是2004年上调至3%,2006年上调至4%,2007年5月上调至5%。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今年5月表示,央行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2个百分点,可冻结约200亿美元外汇流动性,有助于提高境内外币利率,缩小境内本外币利差,抑制即期和远期结汇,促进境内外汇市场平衡。 “如果人民币继续单边上涨的话,大概率会有别的政策出台。”上述资深外汇首席分析师表示,甚至不排除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降息等政策工具箱。 而在此前,参照历史经验,在外汇市场的逆周期调控过程中,央行常常配合使用风险准备金率与“逆周期因子”的组合拳,且风险准备金率往往先于“逆周期因子”调整。 |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4, 2024-11-2 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