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常用chrysanthemum,拉丁文 Flos Chrysanthemi),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 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末清初。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 如: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 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药食兼优,有良好的药用保健功效。菊花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肝经;清香宣散,升中有降;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热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菊花叶为菊科植物菊的叶;味辛、甘,性凉;功能清热解毒,凉肝明目;主治疔疮、痈肿、头风、目眩。内服:煎汤,9至15克;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 菊花苗为菊科植物菊的细嫩茎叶,又名玉英。味甘、微苦,性凉。功能清肝明目;主治头风眩晕,目生翳膜。内服:煎汤,6至12克。外用:适量,煎熏洗。 菊花食疗方: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菊花粥:将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烦、悦目、去燥。 ●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 ●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糕,或用绿豆粉与菊花制糕,具有清凉去火的食疗效果。 ●菊花肴:由菊花与猪肉、蛇肉炒或与鱼肉、鸡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头晕目眩、风热上扰之症的治疗。 ●菊花羹:将菊花与银耳或莲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许冰糖,可去烦热、利五脏、治头晕目眩等症。 ●菊花膏:以鲜菊花加水煎熬,滤取药汁并浓缩,兑入炼好的蜂蜜,制成膏剂,具有疏风清热、明目之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