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问题,也是一个令人颇为挠头的难题。它既是一个公共性的议题,也是一个带有很大私密性的问题,因为只要有学龄儿童的家庭和父母,都存在着家教问题,而且各家有各家难念的经。因家教不当所带来的问题,是各有各的不幸。 + O+ S) Y3 b/ E% C; J1 H
: n+ |3 m. z& }6 J# v' V前些日炒过一阵虎妈狼爸,虎妈甚至还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日前加拿大也不甘寂寞,推出一个在家闹罢工的妈妈,据说通过此法治愈了三个宝贝闺女的“公主病”。这个“重大喜讯”不胫而走,从加西到加东,从国内到国外,众多饱受其难愁眉不展的母亲们深受鼓舞。一时间“罢工妈妈”名声大噪,而要在家里采取“工业行动”的妈妈们却心太软。 7 Y- U7 c) b! b( [4 x, ?
. e6 b) Z& O/ L2 g, Y- @! z, w* o1 T: C
史迪威太太 + S8 M' H# s5 v
* y* [: u- J6 f- t7 N0 R9 Q* [
家务大撒把 老妈成典范
6 V- |. M3 d3 o, C: Z- w
. Z% ?6 t" a: g$ T) Z8 H5 [杰西卡•史迪威(Jessica Stilwell)是卡尔加里市(Calgary)的一个社区工作者,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史迪威太太本人今年37岁,她的三个女儿分别是一对12岁的双胞胎奥利维娅(Olivia)和佩顿(Peyton),以及10岁的小女儿奎因(Quinn)。
; D' c5 g7 p* g: j9 D" @8 x/ ], r6 \+ y- s# Y
可能由于是史迪威太太的“勤快”与“慈爱”,遂使三个女儿都当惯了“大小姐”。因为她是个尽职的母亲,工作之余承担了大量家务劳动。家里的工作量一点儿都不亚于上班,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8 U# F! b/ W5 H/ {% w* p罢工第一天“战况” ' X: L7 k$ s6 Q" q0 R: G" L
+ j% w) j" W) ^% p2 T罢工第二天
8 {9 x' e8 X% V% R: c; q
4 R3 D2 v8 ~% t1 r1 o. n最近以来,对于女儿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史迪威太太内心充满了不满。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对于妈妈的付出,几个女儿都不买账,还觉得这些都是想当然,是天经地义的。史迪威太太突然意识到,三个女儿很少帮忙做家务,凡事都要靠她自己。于是她咬咬牙,不久前开始在家里“罢工”,不做家务了,发誓要给她们点儿颜色看看。
3 i$ I+ v `: X: y5 l7 s1 ]/ T5 [, m: U/ E9 V" K
丈夫迪伦(Dylan)说:“我妻子(向女儿们)宣布爸妈要罢工,我说我百分之百支持你。”而在自己的博客上,史迪威太太则记录下家中杯盘和脏衣服越堆越高的混乱状况和女儿们气恼的反应。
0 t* m, S( C& f
$ j% t1 V- J& R( n不过,史迪威太太没有向女儿们明言要罢工,她如常煮早餐、洗衣服,只是不再为女儿们收拾做整理、清洁和洗碗等。她把这次“罢工”看做一次实验,偷偷洗净自己和丈夫的碗盘及其他物品,想看看女儿们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知道自己动手做家务。
8 o( K# g a/ T2 {1 i: t! s+ F& E3 W6 \3 C% x0 M1 h! }& b3 k# G
即便如此,第一天已见“成绩”。史迪威太太在网志报告进展里面这样说到:“直至晚上,早餐和晚餐用完的餐具原封不动放在餐桌上……洗碗碟机满泻,多对鞋子和多个背包随地掉在走廊,长椅上更有臭袜、空胶瓶甚至用过的纸巾。” 8 |, G+ a v$ G e* {( J5 ?
1 M& A# E6 a7 i' l* Q A
/ G5 o* y) }* t& q) B& w被娇生惯养过的三姊妹 : p- U) x: n6 x5 e/ ]6 Y
$ Z6 @0 C8 G1 Y. c7 C7 X; H) k9 C
罢工期间
# ~- q- V& I5 f- [6 @8 w1 _
8 t3 Z7 T' Z r2 A从史迪威太太上传的照片也不难看出,家中堪称一片狼藉:酸梅酱干得像胶水,黏在桌子上没人清理,厨房中堆满肮脏的碗盘,脏衣服和脏袜子扔得到处都是……
" D, r+ y, g6 }% c0 x# J
" G3 V5 ^+ s! a7 c% Y, j( q% N) P2 u9 y( b: f
第二天,史迪威太太竟发现洗碗机有一只没有污迹的碟子,但“洗碗”的原来是狗狗——它舐干净了脏碟,却让史迪威太太开始担心:“这令我有一个疑问,孩子们会不会以为那是干净的,早上继续用那碟子呢?”家中两只狗狗首当其冲,除了大狗“洗碗”,小狗差点吃了地上的饭盒内腐烂的肉,更不小心被杂物缠着,动弹不得。0 D d8 J' X( I4 E% ]! g/ M& A: }" e
1 k8 `* K u5 f a) ~/ P
厨房很多脏碗碟开始发霉,成为苍蝇的天堂。孩子们很快已觉不妥,但只顾埋怨妈妈。第二天晚上,长女奥莉维娅拿着一个煲来质问妈妈:“这是什么来的?”史迪威太太只简单回答:“亲爱的,这看来是你早上的早餐。”
9 a( g h6 w' C( L乱成一团" l C. D6 ?# ~7 @. F# |
' y) u. \ k" _: R
居室一角
+ j& P) |+ { _% j& x9 R% b
. W" V* W/ K2 [( r8 ^& ]5 x; B( ~4 Y) P
翌日做了午饭,情况更不堪设想,梅子酱发臭,加上餐具用得七七八八,饭袋不知往哪里去了。史迪威太太索性用装载狗粪便的袋子,盛载孩子们的餐盒。
' R: }% C7 J5 b3 s4 M
$ C+ F+ y9 x4 |0 r ]5 d到了第四天,奥莉维娅一天内向妈妈投诉了17次,说厨房很臭,厨房脏得让人讨厌。奥莉维娅嘴上这么说,自己却什么都不做。
9 o' `; N! z5 `/ r: l( m1 S5 N& Z
最小的那个女儿奎因则用眼泪攻势哀求妈妈:“我不想再在狗粪便袋拿饭吃了……你可以帮我清理吗?” 史迪威太太狠狠心说:“这个星期我真的很忙”,然后就自顾自地走开了。7 h: s" E6 I# J1 L
5 E& ^- z9 U, o0 z- Z尽管如此,这三个依赖成性的女儿但仍不肯自我反省。初时只顾埋怨妈妈,见妈妈不动手,三个女儿之间则开始互相指摘,吆喝他人收拾。对此史迪威太太又有如此形容:“真丑陋,真希望拍下它。”
k4 S: T' p2 ]$ a$ X女儿们收拾后的厨房) t6 J! K3 I) Q ]& Q1 j9 }4 j
: P) ?( |, s& T$ ]4 X9 V* R
5 M W4 D7 j- o
家中一片狼藉的日子持续6天后,终于迫使三个女儿了解到妈妈的辛苦,终于低头,纷纷乖乖道歉。史迪威太太带着她们在家中巡视一周,发现乱扔的东西没有一样属于父母,让她们明白过来的同时,告诉她们该做哪些事。然后她在博客中这样写道:“今天开始大扫除……我坐在沙发上,喝着咖啡,让她们做家务。”' W Q. |+ n4 v. K2 G" C( W" D |9 J4 l1 m
" Q2 Y$ @" y0 x4 x6 _女儿们开始承担家务劳动,并用了两天时间清理乱局。她们从劳动中获得快乐,一个女儿说:“经过这几天,我终于理解妈妈为我们做很多事,我们应该心怀感激。” I& M$ P% e0 A, `
女儿“投降”后的史迪威太太5 O3 c; V( Y1 U# L- X4 a
/ Q ], s# ]1 R# P. q( L+ ]
感同身受众声喊好
8 a/ L& Y7 q6 |: o8 |3 c1 a& ^- I! ^5 _ p, \5 `) D
最后的“胜利”,使史迪威太太一炮走红。她的事迹迅速传至欧美以及澳洲,她也飞往多伦多等地接受访问。采取这样的方式博出位来,实在出乎史迪威太太本人的意料。5 I+ {5 ^1 T+ o* E( S* u
/ w @2 l* Y8 n6 }- B7 ]1 T
不吃点儿教训就成不了人,这可是不分国别、族属和语言,都是有这类说头的。“罢工妈妈”遂起了加拿大国内外的关注,也引发了很多父母的响应,一些全职妈妈更把史迪威太太视为英雄,感慨同理。就连英国、法国、芬兰乃至澳洲等地,都有“受够了”(enough was enough.)的妈妈说要择机“揭竿而起”了。
2 }1 Z+ @! b: `1 a& L0 E' B j; W2 @) h# c
近日以来,史迪威太太更走出国门,频频飞到美国纽约和洛杉矶接受电视访问。史迪威太太一家也骤然成为网络红人和媒体明星,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日前播出的《今日节目》中,主持人这样问史迪威太太:“你开始用本来要装狗狗粪便的袋子装她们的午餐?” 史迪威太太脆铮铮地答道:“是啊!”这时平日养尊处优的女儿插话说:“家里根本是猪圈,到处都是倒洒的牛奶,看起来是燕麦粥,其实是早餐吃剩的谷物,碗盘堆得比天高。”: \5 f6 J) v* A; i2 a
. \% b8 ?+ m5 _) ~6 |: e借上镜头的机会,史迪威太太不忘号召妈妈们快行动起来:“我们常常为他们执手尾,是不是要培养一代无法自我照顾的孩子?我担心养育了一代抱着‘你可以为我做些什么’心态的青年。我想结束这场育儿大斗法,培育出掌握到基本生活技能、有能力就业、快乐和全面的成人。”
4 m5 E3 q6 G, X/ H; F3 ?5 X3 H! z: ]2 r9 L5 b" z# {; r
治“公主病”任重道远& Y V1 K M- y# a3 H* x
) O$ f- A; Y) P; N( ~: L& [) l
对此,史迪威太太以网志形式记录每天的心路历程,并开设名为“罢工妈妈”(Striking Mom)的博客(http://strikingmom.blogspot.ca)。史迪威太太坦言,是网志令她更有决心,要不是打算分享乱局,对着一屋杂物可能沮丧得一、两天就想放弃了。) P! Q/ @. ~* p3 P
2 h: R' I/ f) s0 I% P) c7 @9 r话说回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如何言传身教乃是一门大学问。有人说英雄妈妈确实可圈可点,甚至可以说她领导了一场“家庭革命”,却难以复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史迪威太太三个女儿那样的“悟性”。也有人认为,史迪威太太的上述做法“不得法”,是“临时抱佛脚”之举,王子病和公主病的“复发率”很高。
9 ?+ H7 M$ ~" m
1 v" h% G) C" R2 y: [$ g# `对于史迪威太太上述“英雄事迹”,也有人认为,这个问题虽然值得关注,但是孩子们的所谓“公主病”,难道是一天内养出来的吗?9 H4 ]" s: j' Q$ ^* _' c4 ]0 S1 K3 L
5 s2 [ c, k* D8 i有媒体就说,这一代孩子们都十指不沾阳春水,个个有不同程度的王子病、公主病。然而到底怎么能不得此病或少得此病?关键还是要从自己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