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为父亲,高晓松说:最实用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这样的观点,你认同吗?这位爸爸的育儿经,“让孩子多学些没用的事”,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有用”与“没用”的界定难不难?作为普通家长,你会支持这样的观点并照做,还是觉得确实有道理,但能做到如此洒脱很难?
- 人问我让孩子学琴吗?我说不一定学琴,但一定要多学多干些没用的事。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动物做的每件事都有用(为生存和繁殖),人要做许多没用的事比如琴棋书画,比如爱与等待。如果一个孩子被教育只能学对升学有用的课,上大学只能干对就业有用的事,工作了一切都为了买房,生而为人岂不浪费?
% a1 ^7 M1 y7 W9 W高晓松:其实没几个孩子长大真成功了,而且成功是命无法教育。所以最需要最实用的教育是:如何在没能成功的人生里随遇而安,心安理得地混过漫长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这时候,那些"没用"的东西就变得弥足珍贵。孩子长大不会痛苦失落,做父母的就成功了! \. j) ]5 H% I+ S9 `
其实在人生的很多时候,“没用的”才真正是有用的,"有用的”往往会成为没用的,“没用的”积累起来就成了有用的,而且会成最最有用的, 像绕口令!没用的和有用的是很难界定的! 补充一点哈,人就算是在某个领域获得极大的成功,但注定在绝大多数领域仍然是平庸得如一团泥。读“没用”的书,做“没用”的事,与“没用”的同类或异类物种交往,珍惜许许多多“没用”的东西,可以让生命变得踏实,有滋有味.人生需要很多种能力,但是我们的教育规定只有一种能力最重要,那就是考试能力,而这是一个根本不成立的伪命题。读到大学,不是人生的结束,恰恰是人生的开始,此时,你如果只知道读书不知道为人和生活其他部分的内容的话,你的人生不光会是很无聊很浪费,更会很有问题。 非常正确。如同说什么是富裕,有钱买非实用看着好玩喜欢的东西,那叫富裕讲究。有闲暇做想干愿意干但看着没用的事情那叫享受生活。生活中有不少人教育孩子坚持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一切都具有实际目的,阶段性目标,我称之为不知死。 童年时,我们讲英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一定要你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高尚的品德。少年时,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充满情趣。这些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这样,即使在最严酷的冬天,你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出自《紫川》。此文让我想起小说的这段话,不知可相似否 有些东西学还是要学一下的,不一定要精,知道点皮毛,能欣赏就成,不然就多错过了一项美好的东西··有些人喜欢的却是等待的磨人的感觉,就当是一场旅途,沿路的风景也很美,目的地不重要,喜欢的是思念的本身···但是这玩意太矫情.人要做许多没用的事比如琴棋书画,比如爱与等待 无用之用,才是大用。世俗所谓的成功,不过是物质的累积,而个体的幸福,全在于信念的坚守、精神的愉悦和灵魂的提升,拥有的有形物越多,越是累赘。 虽然这样的教育在中国暂时还是少数的,但我觉得大方向是对的,这样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激发人的潜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