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培文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他是中科大少年班走出的第202位教授,2005年入学的他,也是目前少年班“最青春”的教授。日前,由中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与少年班校友会共同完成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校友教授调查》发布,调查显示,36年来,中科大少年班已经培养了超过202位教授,与九年前相比,更多的“少年班教授”选择了“海归”。 加拿大 51网
[调查] 4 Y0 E0 t: V P
106位“少年班教授”在美国 调查报告的作者之一、中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相关人员介绍说,本次“少年班校友教授”调查中,就职“境外大学的教授”指的是担任终身教职序列或终身教职助理教授以上的学者;而“境内大学的教授”即在大学担任助理教授、讲师或以上者。 8 d5 [) @! W. ], Z3 q( A
目前,“少年班教授”在美国人数最多,有106人。18位少年班校友在母校任教,占总人数的8.9%,中科大也是除中科院系统以外,“少年班教授”最多的。 加国华人网上家园 - 51.CA 物理与力学领域分布人数最多 在不同年龄的少年班校友中,1996级少年班(含00班)校友留在学术界人数最多,达到19人;1994-1997级少年班校友中,有62人投身学术界,占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而1982级和1986级校友中,在学术界各自只有1个人。 目前,“少年班教授”们执教的学科涵盖物理与力学、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电气与自动化、化学、地球与环境、机械工程等诸多领域。 & A$ s: j. E5 c9 o8 m$ \* Y
[分布] + w2 s$ n4 {' n, r, V6 O8 y5 ?
31人在国内一流高校、研究所任教 info.51.ca 目前,“少年班教授”中有31人在中科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一流名校或国立研究所担任教授、研究员。 " r' h! F7 ~ D' w
比如,1978级第二期少年班学生翁征宇,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首位“杨振宁讲座教授”;1988级的倪四道,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的海啸早期预警算法曾在学术界引起轰动;1995级的刘磊曾是清华大学化学系最年轻的教授、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他的同学张福新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为中国第一块芯片——龙芯CPU的研制做出重要贡献。
+ H9 F. K; q6 J4 \5 E31人在国外一流大学任正教授
7 |. Q e0 K9 M' @在国外高校中,全球最著名的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目前有6位中科大校友教授任教,其中3人是少年班毕业生,分别是李巨、王棋琪和傅亮。
! ] w' O4 N5 x9 @如今,已有31位少年班毕业生在国外一流大学任正教授,包括1981级的骆利群、现为斯坦福大学教授;1987级的庄小威,现为哈佛大学教授;他们都当选了美国科学院院士。还有张亚勤、姚新、谢旻、高立新、范汕洄等5人当选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
" I! G8 e. C) q4 z+ P% f3 Y[趋势] 海归“少年班教授”增多 无忧 资讯 info.51.CA 统计数据显示,“少年班教授”在境内外的比例,已从9年前的“对比悬殊”,到如今的“极为接近”,2014年在中国担任教授的人数达到2005年时的4.81倍。调查还预测,在未来5年内,少年班校友中外教授比例可望出现“黄金交叉”,在国内的“少年班教授”人数几乎确定反超海外。
! C1 [2 X( J ~: q% q+ O就在上个月,少年班毕业生、哈佛大学博士、波士顿大学数学系李思举家回国,出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 旧闻新读:《大公报》:“拔苗”计划:中科大少年班的35年 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迎来首期21名学员,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神童”教育实践正式开启。35年后,第三十七期少年班学员即将入学,院长却说:“我们的学员不是神童”。
. i1 O7 u+ I* U& I1978年3月8日,中科大为21名智力超常的少年举行了第一期开学典礼,开始了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神童教育”实践。争议声中,中科大的少年班已走过了35年历程。 51.CA 加国无忧
% q1 A# c, @2 o) W少年班建立之初,被赞许为“知识荒原上的突击队”。30年后的2008年,中科大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称30年来少年班共招收31期学生,毕业1027人,其中935人考取研究生,占91%;约20%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学术研究作为终身职业。中科大党委副书记鹿明以此为傲,称从成材率的角度看,少年班的毕业生没有“泯然众人矣”。图为“神童”们在上课。 51.CA 加国无忧
人才匮乏的时代,“神童”们是国家和中科大的掌上明珠。1983年起,中科大成立少年班管理委员会,邀请院士、教授和杰出青年学者担任“少年班学生指导教师”,每位学导负责3-5名学生,为他们选课、制定学习计划提供意见。图为1984年,班主任叶国华(右三)在课外辅导少年班的大学生们解物理习题。
) M# \" s; m, ^8 J, y6 s . P; V6 B: P8 r+ ^! K2 C' O
提起“神童”们的培养模式,鹿明说,少年班已探索出了一条通识教育和因材施教相结合、专业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协调发展的模式。图为少年们围着实验器材上物理实验课。
1 r: d T2 J* Z. i7 r; b% ]! w课堂外,少年班注重帮助少年们开拓眼界,常常组织参观活动。图为少年们参观梅山水库。
' K9 Z% G2 Z- H6 }1 h学业有成的少年们的身体素质却并不像学习成绩一样无可挑剔,屡屡有孩子在练操时体力不支甚至昏倒。因此,少年班常常组织练操,强健体魄。操场后方的横幅上写着:“增强人民体质”。
: k N* Y9 L3 h! T2 d
3 P/ Z' r7 M+ k! n0 \踢球是少年们喜爱的锻炼方式。球场上,少年们朝气蓬勃,脸上有着孩子玩耍时特有的稚气。 ( ~7 K3 D3 t0 A, n) v" q* I
无忧资讯 然而,在成功的光环之外,少年班里另一些曾经“闪光”的名字,也在不断引发着人们对“神童教育”的质疑。最小的“神童”谢彦波,1978年踏入大学校门时仅11岁,生活上尚不能自理,与人交往的经验更无从谈起。入校后,他常独自玩儿“滚铁环游戏”。后来毕业出国读博士时,又因与导师关系紧张,未能取得博士学位。图为带着红领巾的谢彦波在课堂上演示老师出的习题。 加国无忧
有着“第一神童”之称的宁铂,2岁半时会背30多首毛泽东诗词;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时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名噪一时。1977年10月,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向时任副总理方毅写信推荐宁铂。11月3日,方毅作出批示。在此背景下,中科大教师前往各地考核“神童”,筹划组建少年班。图为宁铂(左)与方毅对弈。
8 N8 s ?$ z C G, v
入学一年后,宁铂向学校提交报告,请求调到南京大学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天文专业。被学校回绝了。1985年前后,宁铂曾三次报考研究生,却皆因恐惧失败而未踏进考场。他回忆说,“当时的痛苦主要还是来自于舆论的过分渲染。‘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
毕业后,宁铂留校任教,却始终不得志。2002年,宁铂前往五台山欲出家,被学校领回。一年后,他“成功”遁入空门。中科大开始反思对“神童”们的培养是否有些“拔苗助长”。为了避免对“神童”们的过度赞誉,近年来,中科大颁布了一条“少年班学生在校期间学生以学为主,尽量不接受采访”的纪律。 加国 无忧 51.CA “神童”们入学时正处在生理、心理上都充满矛盾的青春期。少年班的特殊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也促生了一些非理智的言行,容易因为一时学习落伍而产生沮丧、嫉妒的情绪,也容易因为不善交往而产生对他人和集体排斥心理。图为11岁的谢彦波(右一)和13岁的宁铂(右三)和同学们一起钻研微积分习题。 / o* e& z6 F# k1 K
: K# k6 d0 d3 W3 l% M5 L6 d, E30余年来,是否应该把宁铂、谢彦波这样的智力超常、心智发育不成熟的“神童”们聚集在一起进行“神童教育”,一直争议不断,但少年班并未因此中断。2009年,中科大少年班从两个班级发展成为独立的少年班学院。 info.51.ca 无 忧 网 - 51 2009年,11岁的龚民以639分的高考成绩被少年班录取,成为“集万宠为一身”的“高考神童”。龚民的家人说,龚民完成本科学业后,还会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图为2007年4月23日,龚民在广州读高一时,将使用的部分高中课本堆起来,厚度快赶上他的身高了。 加国 无忧 51.CA 如今,仍有不少智力超常的孩子选择在高考结束后参加少年班的复试笔试,期待进入少年班学习。只是最初以“神童教育”引以为傲的少年班,已将第一堂课的主题变成了“你不是神童”。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少年班正在尝试着“温和的挫折教育”。图为2009年,高考结束后前来参加少年班复试的孩子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