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幼儿期是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注意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为对幼儿进行其他教育打下基础。% o$ }4 z3 q0 R% f
) S8 Y: s9 b0 v* S6 S H l- w
* m7 O8 ]+ P! t9 V我的小男孩亮亮刚两岁,人们常夸他:亮亮爱说话,说得也清楚,表达的意思不乱。亮亮说话比较晚,十五、六个月的时候,仅仅能复述简单的称呼,例如能喊"爸爸"、"妈妈"、"姨",喊"舅舅"、"舅妈"就费劲了,对于周围的各种物件的名称能说得出的也很少。到了一岁半的时候,我们开始着重教他叫出周围各种物件的名称。我们的原则是:叫哪个物体的名称,就必须把这个物件叫准确。例如对于一个个玩具,分别叫出"气球"、"蹦兔"、"跳蛙"、"海豹"等等,对于各种家具分别叫出"桌子"、"椅子"、"板凳"、 "立柜"等等,对于各种车辆,分别叫出"自行车"、"摩托车"、 "拖拉机"等等。有一些东西,则教给他代表一大群相似的物件的较为普遍的名称。譬如,走在路上看到各种树或者花,就教他说"这是树"、 "这是花"等等,具体的树名花名则待以后他发问"什么树"、"什么花"时再告诉他。 我们每次在称呼物件时,总力求这个名称是日常语言中最普遍和最流行的,同时也是孩子轻易领会和明了的,但又是准确的,决不轻易使用代名词。譬如,最先教"汽车"这个名称时,我们使用了一阶段"嘀嘀"这个象声词来代替,以引起他学说话的兴趣;但很快就进行纠正: "亮亮,汽车怎么叫?" "嘀嘀--","对了,'嘀嘀'是它的声音,它应该叫'汽车'。"逐渐地,孩子就不再把"汽车"说成"嘀嘀"而直接称呼"汽车"了。幼儿最容易"先入为主",大人发音不准确或者称呼不恰当,会阻止幼儿正确和清晰发音的发展和妨碍他们形成对于物体的正确理解。 在学说大量的物件名称以及周围人的各种称呼的过称中,我们注意教他说短句,把学说名称(称呼)同说短句结合起来。例如:桌子上有书本和各种学习用具,我就用筷子指着说:"这是书,这是本,这是铅笔盒。"这种用讲解的方式学名称又学说短句的做法,引起了孩子说话的兴趣。有时候,他自己就用小棍指着一些他能说得出名称的东西连续地说了起来。短句会说不少了,我就教他学长句。比如在送他去托儿所的路上教他说:"爸爸去上班,妈妈去上学,我上托儿所。"几次以后,他自己就会说了。我还经常让他看图片,给他讲画报上简短的故事,讲其他短小的故事,尤其经常教他说歌谣,反复数次,他自己就能背十来首简短的歌谣了。这些,对于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我们还通过多种不同方式,不断丰富和扩大孩子的词汇。教各种物件名称,使他掌握了大量名词,说起话来,不致出现"我要"这半句话或者"我要那个"这样不明确的话。说明各种动作,使他丰富动词,诸如:"你拿着"、 "扶着我"、"我领你走"、"他们在踢球"、"上医院扎针"、"你别踹我一身泥"等等。在适当的时机教孩子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时间名词、方位名词的用法,诸如:"今天不去姥姥家,明天才去呢。""刚才你吃了一块糖,现在别吃了。""你在前边走,爸爸在后边跟着你。"等等。常用的代词"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自己、咱、咱们"经常用在话语里,使他逐渐理解各个代词的指代关系,孩子很快分清了"我"、"你"、"他",后来又会说"我自己来""咱们走吧!"等等。通过说"小伟来了,崔莉来了,李娟来了,他们都来了"一类的话,使他会用副词"都"字说话;通过说"不能一边吃一边玩"、"小伟也去了"一类的话,使他掌握了"……一边……一边"、"也"以及"和、同、跟"等连词的用法。这些词类的掌握,对于孩子能准确、完整、连贯地表达意思,提早能和大人交谈起了很大作用。 利用各种机会教孩子说话,也是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一面。孩子经常在自己身边,交谈的机会很多,让孩子学说话的机会也就很多,诸如:带孩子玩,出去散步,买东西,衣食住行,处处可谈,随时随地都可以锻炼和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再有,大人之间说话,能让孩子传递的就让孩子传递,既显得家庭气氛活跃,又是锻炼孩子说话的好机会。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特别提到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件事如果能从幼儿抓起,循序渐进,我想,到了当学生时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不再是很难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