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乳房,为人类传承繁衍功不可没,女性的乳房是伟大的,但有时又是脆弱的。随着现代女性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环境因素的变化,一些新的女性生理特点相应出现,这为乳腺的发病提供了温床。然而,你是否懂得乳腺常见疾病有哪些呢?!
一、乳痈:指乳房红肿疼痛,乳汁排出不畅,以致结脓成痈的急性化脓性病证。多发于产后哺乳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发病多在产后2到4周。未分娩时、非哺乳期或妊娠后期也可偶见本病。根据发病时期的不同,又有几种名称:发生于哺乳期者,称外吹乳痈;发生于怀孕期者,名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者,名非哺乳期乳痈。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乳腺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其临床特点为: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伴有全身发热,破溃后可流出粘稠的脓液。 预防调摄 1、妊娠5个月后,经常用温热水或75%酒精擦洗乳头;孕妇有乳头内陷者,应经常挤捏提拉矫正,可用小酒杯叩吸。 2、应指导产妇合理哺乳,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保持乳汁排出通畅;乳汁过多时,可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尽排空,以防淤乳。 3、保持乳头清洁,如有乳头皲裂、擦伤应及时治疗。 4、注意婴儿口腔清洁,不可让婴儿口含乳头睡觉。 5、乳母应保持精神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断乳时应逐渐减少哺乳次数,然后再行断乳。 二、乳痨:以乳房结块如梅李,不红、不痛,边界不清,皮肉相连,肿块破溃后流出稀薄“脓液”或似“奶酪”的液体,疮口不易收敛,病程缓慢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腺结核,致病菌为结核杆菌。患者多原有结核病史,常为20—40岁已婚并曾生育的妇女。病程进展缓慢。 预防调摄 1、积极治疗原发结核病灶。 2、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3、加强营养,高能量、高蛋白,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坚持抗结核之治疗,按医嘱完成疗程。 三、乳核(癖):乳核是妇女乳房的一类慢性增生性疾病。是乳房内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硬结肿块。相当于西医的“乳房纤维瘤”、“乳腺增生病”、“乳房异常发育症” 等(统称乳腺结构不良)。本病常见于20—25岁的青年女性,其发生与雌激素刺激有关。乳核也曾称其为“乳癖”,所以在许多中医书中见到的“乳癖”,有一部分指的是乳腺增生病,还有一部分则指的是乳腺纤维腺瘤。为了避免两者命名上的混乱,已将其规范为“乳核”的范畴。中医认为,乳核是由于肝气郁结或血瘀痰凝所致。目前已证实乳核中的少数年深日久可能会恶变为乳岩(乳癌)。 预防调摄 1、注意饮食宜忌,尤其经期不要食生冷、油腻、腥发及刺激性食物。 2、除了辨证论治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中成药,如逍遥散、柴胡汤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并定期复查。 3、心理上的治疗非常重要,紧张刺激忧虑悲伤,造成神经衰弱,会加重内分泌失调,促使增生症的加重,注意少生气,保持情绪稳定。 4、改变饮食,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 5、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性生活和谐。 6、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7、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 8、避免人流,产妇多喂奶,能防患于未然。 9、自我检查和定期复查。 四、乳岩: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腺癌,是女性常见肿瘤之一。该病早期被称为“(乳)石痈”,指痈疽之至牢有根而硬如石者,出自《肘后备急方》卷五。南宋·陈自明在其所著《妇人大全良方》中首次提出“乳岩”之名,自此,后世多沿用此说。常见表现:乳房肿块,硬且固定;乳头溢液,血性为多;乳头凹陷;乳房皮肤橘皮样变化等。 预防调摄 1、改变饮食习惯:采用低脂高纤的饮食方式,多食用谷类(全麦)、蔬菜及豆类。过多食用奶酪、肉类、黄油、煎蛋、动物脂肪可增加乳腺癌危险性;而绿色蔬菜、水果、鲜鱼、奶制品可减少乳腺癌危险性。 2、育儿要哺乳。提倡母乳喂养。哺乳能抵制卵巢分泌过多的雌激素,并能降低乳腺细胞的增殖过度。另外,分娩以后不哺乳,乳汁淤积产生不良刺激。在分娩后给孩子正常哺乳一年,其乳腺癌的发病率较分娩后人工喂养的妇女低50%。所以提倡母乳喂养不仅对孩子健康有益,还是预防母亲患乳腺癌的有力措施。 3、获得足够的阳光。阳光能够使人体取得所需的维生素D,而维生素D具有防止乳腺癌的作用。因此,每天保证有10~15分钟的日照时间,可防止乳腺癌的发生。 4、适当运动,保持愉快的心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适量运动,可以减少乳癌的发病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