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欧盟退市”自各大媒体报道以来,引发多方评议。其实,这是中医药向外突围过程中的必然。虽然,中医药在西方存在多年,但西方并没有广泛接受中医理论,因此—— 作者:孟长海 王治英
| 据报道,自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为那些曾以食品、保健品、甚至农副土特产品名义进口的所有草药设立一个“七年之限”后,随着4月30日这一最后限定日期的到来,我国中药企业没有一家完成注册,在欧盟痛失合法身份。由于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当前中药的境遇严重影响着中医在国际上的发展。
照道理讲,凡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然而,对于中医来讲,笔者还是坚持认为中医是属于中国人民以及信任它的人们。因为中医的存在是与其基本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中医理论就没有中医的存在,所谓的药物也就失去了中药的名分。而当下,中医药在海外很多地方都是脱离于中医理论之外,如中药在欧盟的发展就是这样。多少年了,中药还没有真正地以药品的形式走进西方人的生活里。
西方人为什么可以通过一纸法令就将我们自以为极具价值的中药拉出西方的视野和生活圈?究其原因,还是一个关于中医药影响力的问题。
“注册指令”映射中医药发展尴尬
我们现在讲究知识产权,谁拥有了知识产权,就拥有了对该产品或项目的绝对权威。对于中医药来讲,我们一直坚持认为中医药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宝贵的知识产权。然而,从当今的现实来看,我们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十分权威的中医药中心。前段时间,发生的争夺针灸穴位命名权利,韩国将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件就是一个例证。
我们必须看到,我们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同时,还面对着诸多尴尬。
一是我们发展中医的政令为什么在某些地方难以贯彻?我们的各级管理机构和中医药单位何时能像欧盟国家执行《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一样一丝不苟。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保证、没有政策的坚决贯彻,中医药的发展就不可能得到尊重,更形不成一个权威。
二是我们中医药的影响力为何迟迟无法形成?中医是不是科学,争论了多少年,但是至今也没有一个令世人信服的权威说法。如此长久的争论,直接导致了世界对中医的理解也出现很多偏差,甚至把中医当作一门玄学来进行理解。
在无法解释的情况下,只能采用现代西方医学、药学解释中医的方式,而采用这种方式的直接后果就是使中医的理论指导逐步淡化。因此,对于中医的认可,更多的是需要国内有一个强有力的学术引导,而不是争论不休。
三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落后于人?由于各种原因,中医界在新变化面前总是很难快速作出反应。单就这个注册政令,7年过去了,中国的医药企业竟然交了一份白卷。而与此同时,我国的中药材、中药饮片,经常被挡在欧盟等海外市场的大门之外;而韩国,仅一个高丽参出口创造的产值就高得惊人。这种差距说明了什么呢?是什么导致了我们中医药界的集体失语?
从目前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来看,很多时候没有真正落实有关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也没有在集中精力做好中医药事业方面倾注最大的努力,以至于中医药的影响力没有得到巩固。
没有影响力,就必然丧失很多发言的权利。在中医药领域,我们自己说了不算,标准制订了没人认可,这是一种悲哀。没有影响力,就会造成中医药在国际交流中的被动地位,人家的标准是金标准,必须采用非中药知识产权国的标准,而很长时间,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被人捆绑的尴尬。
重塑权威 走出国门
中医药的影响力必须巩固,也只有巩固中国是中医药权威的中心地位,中医药才能在世界上得到认可。而要建立权威影响力,则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一是首先形成国家认可的中医药影响力阐释。要让世界认可中医药,首先就必须得到中国人的认可,中国人自己都无法认可的东西,自然无法赢得更多人的肯定和接受。而这也是中医药在国内的一个根本性突破。
二是要加快中国中医药立法进度,坚决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措施。要加强对中医药的政策保护,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将其上升为国家保护层面;对于既定的中西医并重政策措施,要真正落实到位,不能打折扣、走形式,自上而下树立起一个核心的权威意识。
三是加快中医药标准的制定。中国是无可争议的中医药知识产权国,应该在标准制定上走在世界前列。纵观中医药的国内发展现状,我们对此已经做出了不少的努力,而这正是形成中医药影响力的基础。而且在标准的制定中,必须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学术评定中心,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如果偏离了这个原则,那么中医药的中国权威必然也会大打折扣。
四要不怕挫折,大胆走出去。对于中医药发展的挫折,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中药欧盟退市”是中医药向外突围过程中的一个挫折,是必然的。毕竟,中医药虽然在西方存在多年,而西方却没有广泛接受中医理论,这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心血和努力。
因此,不要怕挫折,我们还是要勇敢地走出去,要主动适应西方的游戏规则,抓住有利时机,推进中医药的发展。只有走出的多了,在和西方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才会被更多的西方人所接受,也才能在西方得到广泛的认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