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1-4-16 09:47 编辑
淤血症是妇科常见病。此病虽非致命,却也给患此病的妇女带来难以忍受和难以言说的痛苦。此病又常因认识不足和症状不典型而诊断不明,贻误治疗。瘀血内留,则痛经、闭经、崩漏、月经不调、症瘕包块等病,均可发生。 妇人血旺才能摄精成孕;妊娠以后需要血以养胎直至正常分娩;产时血气旺盛,则胎儿容易娩出,也不致耗血过多,产后恶露亦正常排出而自止;哺乳期血气旺盛则乳汁充沛而分泌正常。如孕产期内有瘀阻,则可致胎漏,或产时大量出血,或产后腹痛、恶露不绝等;哺乳期血气壅阻,可成乳痈。 妇产科疾病主要是与妇女生殖系统有关的病变。妇女由于月经与产褥的关系,形成血瘀的机会较多、故血瘀成为妇产科常见的病因之一。由于血液流动缓慢甚或停滞,或血液离经而成瘀积,使血液由动态而变为静态,在病机上可表现为血液循环障碍和受累组织的损害、组织细胞的炎症、水肿、糜烂、坏死、硬化、增生等继发性改变。典型症状有:疼痛、肿块、发热、出血以及精神方面异常等。 女性瘀血类型及治则 1、气滞血瘀 《沈氏尊生书》讲得很清楚:“气运乎血,血本随气以周流,气凝则血亦凝矣。夫气滞血凝,则作痛作肿,诸变百出。”气滞血瘀的证型,属于实。治则:行气活血。常用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方、香棱丸(《济生方》方、丹栀逍遥散(《古今医统》方。 2、气虚血瘀 《医林改错》指出: “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以致气虚血瘀之证。”这属于虚中有实的类型。治则:活血止痛。常用方药如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金铃子散(《太平圣惠方》方:)、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等。 3、寒凝血瘀 《灵枢·经脉》说 “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通。”《素问·调经论》指出:“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这说明了血液运行和凝滞的机理。寒凝致瘀,这属于寒实证的类型。治则:祛瘀散寒。常用方药如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方)、金匮温经汤(《金匮要略》方)、生化汤(《傅青主女科》方)、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方》等。 4、热灼血瘀 《医林改错》说,“伤受热则煎熬成块。”邪热过甚,血受灼烁,可使其浓浊粘稠,流通不畅而致瘀。《伤寒杂病论》有瘀热在里之证,也是这一机理。此属于实证、热证的类型。治则:清热化瘀。常用方药如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方)、消乳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方)等。 总之,淤血症是女性疾病里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都给女性朋友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所以应“预防为主”,针对瘀血症的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其发生。 1、防止早婚、早孕、早育,性交过频及流产、生育较密,两次生产至少应有3~5年的间隔,使生殖器官不仅在解剖上、生理功能上,而且血管的性能都得充分的恢复。宣传科学方法避孕,不采用性交中断避孕法也不主张禁欲。 2、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改善一般健康情况,对某些体质较弱的人尤为重要。 3、加强产后卫生宣传,推广产后体操,对促使生殖器官及其支持组织的恢复有很大好处。休息或睡眠时避免习惯性仰卧位,提倡两侧交替侧卧位,有利于预防子宫后位的形成,防止产后大便秘结及尿潴瘤,有助于生殖器官的恢复及盆腔静脉的回流。 4、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对长期从事站立或坐位工作者有可能时应开展工间操及适当的活动。此外,不论能否入睡,中午躺在床上休息一段时间可消除上午的疲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