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生活26年的苏德顿(Suddhodan Baidya),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历程,聊起京城胡同里的许多事情,都娓娓道来。但出生于尼泊尔的他,在中国依然是个外来者,直到移居加拿大,终于使他及家人有了一种归属感。于今把所有走过来的路串联起来,每个阶段都有它的价值,丰富的阅历更有利于从事移民事务,因为他会感同身受,他会现身说法,他会相互提携。
7 J" o# p/ E( E* @3 y& [ D, z6 P% y7 a: f
苏德顿
% i" U+ X2 V: b F' v# A; P中侨是多族裔大家庭 中侨互助会(S.U.C.C.E.S.S.)是卑诗省最大社会服务团体之一,服务对象是省内各族裔新旧移民。在中侨与就业顾问苏德顿(Suddhodan Baidya)面对面坐定,通过他了解道目前中侨员工里面,非华人约20%。像苏德顿这样能说中文的也有,有位印度裔女士甚至能说广府话。 谈到在中侨最大感受,苏德顿直言是能帮助他人,心里会感到十分舒服。尤其是帮助新到的移民,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等,而以前没想到还有那么多人需要帮助。
2 o2 |- T P# y从事就业顾问工作几年下来,苏德顿已有上千客户,一个月可接触到40至50个,其中各个族裔人士都有,还包括从东欧等地过来的移民。 对苏德顿来说,最为得意的事情就是有客户打来电话,告知在中侨协助下已找到工作,这是一种极大安慰,也有一种成就感。 ! c/ p, m( _$ p9 f$ C2 p, g
来自释迦摩尼诞生地 加国华人网上家园 - 51.CA 苏德顿出生成长在释迦摩尼诞生地,即尼泊尔的兰毗尼(Lumbini)。兰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兰毗尼专区的鲁潘德希县,是世界著名佛教圣地。 苏德顿父母是加德满都人,父亲是50年代的医生。苏德顿说他出自一个医学世家,爷爷也从医,属于印度医学。世界上有四大医学,包括西医、中医、藏医和印度医学。
6 H9 L7 G' g0 W$ N/ H$ e' C$ K: D1 ^9 R) ?; K: }3 z9 J
苏德顿有5哥1姐,七个孩子中他最小。他的名字取自释迦摩尼的父亲净饭王,有干净和米粒的意思。1-10年级时学尼泊尔文,11-12年级学英文。 在苏德顿18岁时,尼泊尔全国统考公派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纺织,每年如此选5位。被选中的苏德顿先在北京语言学院突击8个月中文,转至北方交大改学土木建筑。他认为尼泊尔不产棉花,纺织业没有前景。 - h' [" B2 r% v. V
北京情缘见证中国 应该说北京与尼泊尔有缘分,京城著名景观白塔寺,就是当年由尼泊尔人在元代设计建造,对于这段历史苏德顿亦很熟稔。
) O8 Q% s( ^0 _. W7 A6 I; z
! [9 R2 U! q7 | ?: ]" C) H1982年9月25日苏德顿来到中国,这日子他记得很清楚。那时中国刚结束文革不久,看到的服饰仍以蓝绿两色居多,街上汽车很少,尚没有出租车概念。当天下午6点半走出首都机场,他说Taxi,周围没人听得懂。终于有个人过来帮忙,说只有饭店才有Taxi。结果从首都宾馆打的到北京语言学院时,天都黑了。 来中国后不久,苏德顿一下子就胖了15斤,因为在尼泊尔不能常吃肉,而在北京每顿饭都有肉。当时留学生每月120元,吃饭和购买日用品外,还能剩20元左右。
! |& D, P0 S8 j* c- Q在北京求学期间,苏德顿受到很好照顾,生病老师会来问候。刚到交大听课有困难,全用中文教学,学校照顾留学生晚上有2-3个小时辅导。到第二年,苏德顿就自行上路了。 交大毕业后,苏德顿成了“北漂”,先后在北京一些外企就职,包括美国、西班牙等驻华公司,从事进出口业务。时间最长的当属联合国儿童驻京办事处,从事销售和慈善捐助等,一干9年。
8 u/ w7 Z, C2 J3 K& q在北京时苏德顿还参加过春晚,用中文唱《康定情歌》,由苏小明彩排中指点教授。那届春晚主持人有大山,大山赴华要比苏德顿还晚四五年。 加国华人网上家园 - 51.CA 移民万事开头难 苏德顿从小打羽毛球,来北京依然保持这个爱好,只是在外国人圈子里玩,在此期间还结识了他的太太蒂法(Toastmasters)。蒂法是印尼人,其父母是外文专家,父亲在北京编撰中文-印尼文词典,母亲在北京广播电台。蒂法出生在北京,一口京片子话,毕业于北师大中国历史专业。
$ A; ]" Y% ]. P+ y9 y为身份问题,同时也为孩子掌握英文,苏德顿以技术移民身份移居加国,先到多伦多,一个月后转到加西,目前定居素里。
$ g9 s B1 m; Y+ q( U% T; n5 D- u& u& _& W, `
初抵加国时,内装全家各种身份证明文件的箱子被窃,有些资料需补办。还好有个在传媒工作的马来亚朋友介绍,苏德顿得以到Asia Post从事销售,在那里干了8个月。随后遭遇经济危机,生意不好媒体关闭。
1 Y1 H7 c4 q# E; u! T# O1 K当时中侨是该媒体客户,恰在此时中侨有意招聘一位懂尼泊尔语的雇员,负责接机事宜。于是苏德顿应聘,又到温哥华国际机场工作8个月。其间他先后申请了中侨若干其他职务,其中就包括他现在所担任的就业顾问。 无 忧 网 - 51 苏德顿坦言,当时他对就业顾问的职守知之不多,参加面试后并没报太大希望。20天后安顿部主任相约谈话,从而为他打开了成为就业顾问的大门,距今已是4年多前的事情了,却恍如昨日。 太太蒂法一度在温哥华蓝加朗学院(Langara College)教中文,两个女儿苏蕾、苏美在家里都说中文,中文成为苏家公共语种。
1 b9 ?/ E9 @7 G- U, p成为新移民一个平台 尽管有来的客户是说普通话的华人,为了有助于他们融入主流社会,逾越交流障碍,苏德顿尽量和他们用英语交谈。 分别在中侨和温哥华中央图书馆两地,苏德顿先后主办了英语角和英语俱乐部。作为主持人,苏德顿的体会是这种活动具有双重效果,既有助于培养英语发言能力,在用英语交流方面提升自信心;同时又能改善人脉关系,每次都能有机会见到新的参与者,结交新朋友,有利于在本地安顿。 加国无忧 苏德具体说到,参与上述活动最好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英语角和英语俱乐部的时间安排与内容详情,可查中侨网站。
S5 i2 z8 u: ~- i苏德顿还举了一个实际例子,他说有个伊朗家庭两个月前移民过来,一筹莫展。由于心理压力太大,太太出现病状,早上起来甚至害怕得发抖。来中侨后通过参与上述活动,并接受辅导,逐渐好转起来。对此苏德顿表示,对新移民来说信息就是金钱,接触面越广,找工作的机会就越多,尽快度过艰困时刻。 % J0 { x3 |% Z: L1 f
' Z% P* i8 a8 D- @& i( Q Q
苏德顿最后由衷表示,自己努力成为新移民融入加国社会的一个平台,就像中侨当初成为自己融入加国社会的一个平台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