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人体最难耐受的感觉。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给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既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机制,也是疾病的症状。有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古人造“疼痛”这两个字是非常奇妙的。“疼”字里面是冬,冬就是冬天。祖国医学认为,冬天的气是寒,其形为水。因此,从这个字我们可以看出疼与寒和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寒,没有水,就不会形成疼痛。这也正点明了疼痛的主因。 早在2500年前,有一本被历代中医奉为圭臬的宝典,它就是黄帝内经。这本书包括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保健等许多内容。在这本被誉东方的“健康圣经”的书中有一篇专门论述疼痛的文章叫做“举痛论”。这篇文章共列举了14个疼痛的例子,其中有13个都是由寒引起的,只有1个是因热而起。这更加充分说明了疼痛与寒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一下“痛”,痛字里面是一个“甬”字(声符),说文解字曰:“甬者,道路也。”在“甬”字的外面加一个“病”字旁,这很形象地说明了是道路出现问题了。众所周知,道路是用来行走的,交通的,现在道路出现问题,自然是不通了。不通了就会出现疼痛。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作为中医师临床辨证,通常在这两个致痛原因中考虑和选择,并确定治疗方法。传统医学还认为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有寒气凝滞,瘀血闭阻、气机阻滞、热壅脉络、气血失养、痰阻络脉、食积肠胃等,但在诸多原因中是以寒凝气滞为首要原因,所以《内经》说“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因此大凡具有止痛作用的中药,大多属温热性质的药物。 现代医学所谓的疼痛(pain),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但另一方面,疼痛作为报警也有其局限性(如癌症等出现疼痛时,已为时太晚)。而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已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因此,镇痛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需要强调的是,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不仅仅在于疼痛本身,更重要的是在慢性疼痛中,长期的疼痛刺激可以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使疼痛疾病的进展愈加难以控制。而及早控制疼痛,至少可以延缓这一过程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患者而言,慢性疼痛也不仅仅是一种痛苦的感觉体验。调查研究显示,慢性疼痛可以严重影响躯体和社会功能,使患者无法参与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疼痛一方面是机体面临刺激或疾病的信号,另一方面又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疼痛常伴有代谢、内分泌甚至免疫改变,而慢性疼痛则常伴有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改变,需要及早给予治疗。 疾病发生疼痛的表现多种多样,有胀痛、刺痛、冷痛、灼痛、绞痛、坠痛、隐痛、游走疼痛、固定疼痛、遇风疼痛、遇热疼痛。也有疼痛喜按的,即在疼痛部位按一按疼痛就会缓解一些;也有疼痛怕热拒按的,在疼痛部位按一按更疼。一般说来,胀痛多属气滞;刺痛,疼痛部位固定多属血瘀;冷痛、绞痛多属寒凝;灼痛多属热壅;疼痛喜按多属虚证;疼痛拒按多属实证,所以在治疗上不可拘泥一法一方。疼痛治疗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疼痛,而有效的疼痛治疗则必须建立在明确诊断基础上,所以辨证论治是十分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