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 积分
- 585
- 获赠鲜花
- 4 朵
- 个人财富
- 2726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0-12-18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本帖最后由 天涯之外 于 2012-5-17 11:15 编辑
9 k4 B& H+ d* g" ] x4 u/ V: \6 r( { p( }1 `$ G6 Z W* \2 G
“华人新移民应当积极去构成主流社会,而不是成为主流社会的‘盲从者(Follower)’。”获得加拿大“国际教育创新奖”的华人学者李臻怡感叹说,只有真正影响主流社会,才算完成移民的整个过程。5 `+ e2 p: S# ]5 C
; X* Q- b: x+ e5 q/ i+ M/ ?! T作为加拿大皇家大学(Royal Roads University)传播与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臻怡2011年荣获由加拿大国际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国际教育创新奖”,以表彰其近年来在“跨文化交流”领域的突出贡献。该奖每年颁发一次,每次仅限一人,这是加拿大首位华人获此奖项。5 z* l2 q5 F! X* H1 d$ L& @
/ y2 ?/ F8 r4 x; o
“被授予该奖项,是因为他们认识到我作为华人新移民为加拿大作出的贡献。”李臻怡在接受专访时介绍说,获奖源于创新性地带领学生到亚洲、到中国进行实际体验的教学方式,这让学生获得了震撼性的比较教育,改变了以往对移民的偏见。, {; v5 I: k) S4 b7 {$ I
7 E( X' F5 G6 b, `7 O6 Z* D李臻怡自2003年起在加拿大皇家大学开办跨文化交流硕士研究生班,至今已十个年头。期间,他曾多次带加拿大学生到中国和印度,有意让他们在异国他乡“变成少数族裔”,用这种社会身份的变化引发其换位思考,增加他们对加拿大国内移民处境的认识。 “当这些加拿大学生在中国山东连买一瓶矿泉水都举足无措之后,再次回到加拿大,他们就开始帮助新移民。”在李臻怡看来,不真正成为少数族裔,永远不会明白移民的感受。' N5 N' d: I) ]8 ~ i
9 C8 X4 N' U2 ~, D" L
李臻怡于1970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95年自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赴芬兰深造,2001年毕业于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University of Jyvaskyla),获跨文化交流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移民加拿大。% o1 R) t; k' e6 H3 S( f
$ {7 R* x% ^. p* s' S8 K% X$ V初抵加国,李臻怡深感作为新移民的艰辛,也体会到“少数族裔”所面临的挑战。在他看来,新移民能否融入主流社会,在于“主流是否对你有兴趣”,尽管加拿大是移民国家,但因为缺乏交流沟通,主流社会对新移民不但缺少理解,甚至还有偏见或敌意。$ j) d( J/ D8 d6 o4 t) V
9 @: ~+ n% X0 b; d! t6 D& _- }
“当时,如果媒体有涉及华人的负面报道,我会担心主流社会因此对自己有偏见……在大学工作之后,如果遇到有华人学生违纪,我就觉得自己分外有责任帮助他。”李臻怡说。 李臻怡还注意到少数族裔缺乏表达意见的渠道,因此,他不放过任何回报社会的机会。在列治文市居住三年间,他自荐进入该市多元文化委员会;搬到维多利亚市以后,又进入当地多元文化委员会,为政府关于少数族裔的决策提供意见,并帮助进行评估。
. T8 w, c7 \* f: \2 m
. |+ t5 y6 n; s5 |. J李臻怡认为,选择移民加拿大,并非要认同该国所有的价值和观念,而应该积极发声,促使政府的决策向良性的方向改变,而非一味忍受或屈从;同时,移民也应该为加拿大“带来不同的色彩”,成为加拿大主流社会的一部分。, |; w. Z) p; p' R; F6 B$ J! o
! s! P) E6 O$ y1 `5 ^0 g$ c. N
李臻怡指出,当前加拿大社会的多元文化还停留在“量”的层面,尚未达到“质”的飞跃。已经出现了“中国城”、“小意大利”及犹太人聚居区,但加拿大的文化身份、国家认同感都尚在形成当中,此时,作为移民要为其带来新的活力。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加拿大的华侨华人已达140多万。李臻怡介绍,加拿大华社构成很丰富,华人在加拿大全国都有分布,加拿大政界已认识到华人是不可以被忽视的群体,“不管是群体总量,还是作为购买力的代表,以及他们背后的中国”。3 p/ [ n8 J5 U9 ?/ N5 l y
+ e% a/ d' R8 r" t“当前,中国人对加拿大的了解,远胜过加拿大人对中国的了解,加拿大人整体对华人及中国还知之甚少。”李臻怡指出,作为研究跨文化交流的华人学者,既要拆除华人与其他族裔之间的“墙”,更要搭建交流沟通的桥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