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摘自新华日报 转自著名国内听力专业网 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的一生都在投资,从努力学习到勤奋工作,从社会关系到乐享生活,而对自己健康的投资则是重中之重,没有什么比身体健康更重要的了,同样,听力健康也是如此。 “把耳朵唤醒”是一首好听的流行歌曲,而对于听力障碍以及听力损失的人来说,“把耳朵唤醒”是一种提高生活质量、逐步参与到有语言交流的正常社会生活的途径;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增加,老龄群体增长加速听力退化造成的听力损失,也带来与日俱增的社会医疗成本。
针对听力损失行动起来,做出明智投资 2017年世界听力日(国际爱耳日)的主题是“针对听力损失行动起来,做出明智投资”。这一主题旨在引起人们对听力损失造成的严重经济影响和及时干预的成本效益的高度重视。
听力损失全球花费高昂代价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2016年的报告披露,未处理的听力损失问题使全球每年要付出7500亿美元的高昂代价。这相当于中国和巴西两个国家的年度卫生支出之和,或者相当于荷兰的国内年生产总值。
“高昂的代价,含有听力减退产生的包括除助听器以外的保健费用,还包括失业和过早退休造成的生产损失,以及为5-14岁有听力损失的儿童提供的额外教育支持等。其中最大的部分是由于听力障碍或者残疾所带来的社会隔离、沟通困难和思想包袱、心理障碍等造成的社会成本,大约为5730亿美元。”世界卫生组织预防聋和听力减退合作中心主任卜行宽教授说。
在中国,目前有超过2亿人口存在听力损失,而中度以上听力障碍的人数预估超过7000万。随着老龄化进程越来越快,同时人均预期寿命逐年增加,各种老年性疾病也随之大幅增加。听力损失,作为老年慢性病,亟待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听力损失加速老年痴呆 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研发现,约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统计数据显示,老人听力损失占我国听力残疾的一大半。
除了听觉器官老化,其原因还和全身健康、用药情况以及以往的噪声暴露和中耳炎等疾病有关。此外,遗传因素也有很大影响。研究发现,慢性病也会引发老年人听力障碍。例如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这些疾病会破坏人体微循环系统,长期供血、供氧不足,再加上动脉硬化,会引发听力障碍。
在我国,很多老年人存在思想上的误区,觉得年纪大了听不见是普遍现象,还有人认为“耳不听心不烦”等。殊不知,长期听力下降不仅会导致沟通交流障碍,还可能诱发老年性痴呆。根据第二届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战略计划会议披露的数据显示,轻度、中度、重度听力损失的老人,其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人的2倍、3倍和5倍,这已经成为全球老龄化的突出健康问题。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定期开展听力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听力保健应纳入社会保健体系 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患者共同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强烈呼吁各国政府提高社会所有部门的防聋意识,将耳和听力保健纳入社会保健系统,建立以社区为基础,有二、三级医疗机构支撑的分级医疗网络。
60%的儿童听力损失可避免 听觉器官老化、全身健康状况、用药情况以及噪声暴露、中耳炎等疾病容易导致老人听力损伤。儿童听力损失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而不良生活方式、严重的生活压力是导致年轻人听力受损的主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60%的儿童听力损失是可以避免的。新生儿可以做听力筛查,3个月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估,确保在6个月内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一旦确诊为永久性听力损失,及早进行康复训练,绝大多数可以回归主流社会。如果家庭中的第一个宝宝出生后患有听力障碍,建议在怀第二胎时,可以进行胎儿听力基因检测。
如何才能及时了解自身听力是否受损? 很多年轻人是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听力健康。除了烟、酒、熬夜外,更要注意的是鞭炮、摇滚乐、飙车、健身房、夜总会等场所的强噪声,过多、过响使用手机和随身听,也会损害听力。不良生活方式和严重的生活、工作压力也会损伤听力。
如何才能及时了解自身听力是否受损?专家介绍,最简单最易行的办法是两耳分别试听别人讲悄悄话,如难以听清就需进一步检查。或者在接触强噪声后如立即出现耳鸣、耳堵塞感,或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需警惕噪声损害。
更多的关于听力保健的文章,请看我的文学城博客.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