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主要介绍作为父母,如何应对这样的事情。 我生活在新西兰,新闻中提及的欺凌一词频率并不低,可见欺凌在这个社会舆论导向中占有较重的分量。虽然政府、学校和各机构对欺凌事件很重视,不同的系统从不同角度切入帮助家长和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里会出现欺负人的恶霸。他们有的通过肢体动作——打架称王称霸;有的联合多人孤立排挤一个孩子;有的持续对一个孩子冷语相加,后者的语言暴力对孩子心灵的打击和影响更为可怕。 我接触过一个女孩子,她的同学曾经问她:“你的身体从头到脚有什么问题吗?”她说:“没有啊,都挺好。”同学又问:“那你做题的时候有什么障碍吗?”她以为同学关心她,她还笑呵呵地说:“有时候做不出来,脑子转的慢。”她的同学马上得意地大声说:“我知道你哪有毛病了,你就是脑子有病,哈哈哈哈哈哈哈……”她呆住了,没想到貌似关心的同学是画圈让她跳,而且那个同学还到处宣扬她脑子有病,很多孩子嘲笑她。从那以后,她见到学校里认识的人,就躲到一边,她怕别人说她脑子有病。同学的语言暴力严重打击了这个孩子的信心。 有的孩子跟父母说自己的遭遇,有的孩子根本不说,憋在心里,不知道该从哪里获得帮助,这部分孩子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那么,作为父母怎么办呢? 一、 留意孩子的变化 例如:身上出现的淤青;经常肚子疼或者这疼那疼;孩子干什么事情蔫蔫的,提不起劲,总有疲劳感;孩子食欲锐减;睡眠质量突然变差,总做噩梦;家长给孩子的物品不见了或者损坏了;孩子总找家长要钱;过去喜欢的活动突然不想参加了;突然换了新朋友;突然想转学等等。如果有了上述症状,家长要多跟孩子聊聊学校的事情,同时跟孩子的朋友、学校的老师都婉转地了解一下情况,告诉孩子:有委屈跟爸妈说,爸妈爱你,爸妈愿意帮助你! 二、 采取行动 如果孩子确定遭遇欺凌,那么家长要教给孩子 1、明确态度:让孩子告诉施暴者,我不喜欢你……的方式,这样不好,赶紧停下来,否则你的父母就要被请到学校了…… 2、使用智慧的语言和方式,例如面对嘲讽者,孩子可以大大方方地说:谢谢你的恭维和赞美!或者耸耸肩,说:“谁在乎!”或者根本就不理会。对方挑逗了几轮,见你没反应,他自己就觉得没趣了。 3、家长介入,家长可以找到老师,向老师寻求帮助,如果老师不起作用,可以找到校长。经学校同意,可以让心理辅导员对施暴者进行专业的辅导,施暴者一般会因为家长和老师的介入而退缩。与此同时,家长要及时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以免留下阴影。 以上是解决眼前事端的临时救火方法,放远眼光,家长要帮助孩子的任务还很重。因为施暴者选择了你的孩子作为目标,为什么会是你的孩子?因为孩子与施暴者有共同的地方。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提到咬人打人的小霸王,从心理角度来分析,他们主动攻击别的孩子,靠打来证明自己的厉害。他们也想跟别人好好交往,但不得其法,相反使用了不当的方式——让人厌烦、厌恶、不齿的方式,他们在一个群体里找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靠打来确立、突出自己。这种貌似强大,实则是掩饰自己的自卑和丧失信心。这部分孩子不懂与人和睦相处之法,他们多半会选择同样不懂与人和睦相处、同时性格又偏弱的孩子作为下手的目标。有的家长总在抱怨,孩子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小学,总被欺负,那么,家长从自己孩子身上要找找原因。 所以,建议家长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多结交朋友,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改善与人相处之道。试想,一个自信、乐观、在群体里拥有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孩子,当然会远离欺凌问题。 * }8 Q0 @% i: L!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