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524|回复: 1

复旦投毒嫌犯曾因平摊水费问题与室友发生争执

[复制链接]

62

主题

83

帖子

0

精华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获赠鲜花
0 朵
个人财富
764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11-16
发表于 2013-4-25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帮家电维修李师傅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本帖最后由 水滴 于 2013-4-25 11:13 编辑
" `) k) }% z9 C7 i, p- R8 q7 ?& c7 N' G) N9 c  c

85362120.jpg

2013年4月17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西院的操场围栏上,悬挂着上千只千纸鹤
9 |! Q. v  x+ h! J# ?  q& i8 G* f! o9 M/ |. R! Z% R/ E


" u# [. O% `! |0 c5 r: U& k在林的性格中,自尊、上进、好强、善良的一半,始终没有停止与苦闷、自责、充满挫败感的那一半的战争。他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与外界沟通,却始终难觅出口。这场一个人的战争最终以毁灭的方式结束。

" }* o6 E3 h0 G  ~

2013年3月31日中午,林决定下毒。目标是他的室友、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


2 |2 C1 z) V, Z$ ~4 t. b" m

此时,复旦大学医学院西苑20号楼421室里没有其他人。寝室靠近潮湿的洗衣房,当天多云,阳光被遮挡;常住的两个人——林和黄洋——都长年在医院实习,少有同学来这里串门。

1 j8 n$ J* u7 e+ B' k* ]' Y

林取出试剂瓶,里边是从实验室偷带回来的N-二甲基亚硝胺溶液。这是一种浅黄色油状液体,高毒、无味,易溶于水。这瓶致命的毒药,林储藏已久。

9 r+ J$ r4 h$ v4 y; M

他熟悉这种试剂,过去3年里,林先后将这种试剂注入数百只大鼠体内,制造肝脏纤维化的样本,然后处死它们,以采集数据。


" n7 {& R& ?/ d" I+ A7 ?

毒药被注入寝室门边饮水机的水槽,致死的将不再是大鼠。

5 N/ V7 A/ l/ L* h! r# ^# ?

直至今日,在与林有过长期接触的人中间,也少有人能够相信林会毒杀室友。黄洋病发入院后,作为实习医师,林还给黄洋做了B超;黄洋的父亲赶到上海后,在寝室留宿,与林共处一晚,他回忆,林神色自若。


* u9 r; h8 b) S' v

在同学与朋友的回忆中,林曾是本科学生会学术部部长,科研能力惊人,论文发表数远超一般学生,热心同乡会的活动,爱打篮球,玩三国杀,甚至擅长讲冷笑话。


% C2 N6 \3 ]- F# G/ @6 U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积极规划人生、在公开场合略带羞怯,但在自己的圈子里擅长沟通合作的瘦高个男生。

& x/ K1 I7 @0 k" t3 R% z, H

但即便身处林的圈子,绝大部分人也从未留意林的另外一些特质。很少有人知道林一直在用独特的方式处理与异性沟通上长期积累的挫败感;也少有人留意林在网络上习惯使用的极具攻击性的侮辱性语句——无论是对自己的同学,还是公共人物;至于林的家庭——其实相当普通的平民家庭——以及故乡,则被林更加小心翼翼地隐藏在与人交流的话题之外。


6 A% F9 @% p) C& d; R

更少有人体会过,迥然相异的两面,在林的内心长期煎熬、发酵——尽管林始终在述说和排遣,以难为人察知的方式。


" a2 _6 C$ I9 {- D% i% I/ z  C4 J7 [

这些不为人知的特质共同构成了一个隐匿于视线之外的林,杀死室友的,是否正是这个看不见的人?

5 a" t7 G; N; i, \# [. e& p

饮水机与水票

3 C2 q1 b# V8 I4 S) [$ u) Z

其实连警方也一直困惑于林投毒的动机。在被警察带走后,林对投毒过程供认不讳,但对动机一直闪烁其词。

林曾对警方自称投毒是一个愚人节玩笑,令办案人员很难采信。

还有一种接近办案人员的消息称,林自称听见黄洋和另一名室友谋划愚人节要戏耍自己,于是抢先报复。

4 k9 G, o; {) w% G' g- ^) L

但林至少向警方提及一次与饮水机有关的争执。

' {! D7 z+ z" ~3 D

南方周末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林与黄洋及另一位室友葛林(化名)曾因水票起过争执。黄和葛提出三人平摊购买桶装纯净水的费用,但林拒绝了,他提出,自己喝得少,平摊的方式不合理。

争执以林退出平摊、“自己买水喝”告终,林的同学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3月31日前后,林开始出入隔壁寝室借水。

葛林没有否认这一细节,他只是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不做评论。”

! V6 T* y6 D  Z4 f8 G- t

但这次争执应该只是激化了既有的矛盾。南方周末记者查证,早在半年前,林就从QQ好友列表上删除了“五官科-黄洋”,而黄洋当时也将林删除。两个共处一室的室友,自此不在对方的网络联系人之中。

葛林也回忆不起当时两人为什么网络“绝交”,但从另外的消息渠道能够确认,林从实验室偷出致命试剂,正是在随后的半年中。


: c0 S  K. }% l% c+ U

林获取毒药的过程,犹如侦探小说的情节。他的目标是早先用剩下的试剂,储藏在一间实验室里。钥匙不在林手里,他甚至不确定剩余试剂是否还在原位,所以他选择先“踩点”。


- R; n/ N& ]/ c! _" O1 M9 l1 j7 ^0 G

动手那天,林恰在大楼里有课。他借口要去存放剩余试剂的房间拿手套之类的杂物,在导师的陪同下进入实验室,确认了目标所在,也确定了储物柜钥匙的位置。

回到课堂后,林又找了个借口,暂时离开。随后潜入实验室,打开储物柜取得试剂,并长时间保存,直到3月31日,浅黄色的液体被注入纯净水中。

, f. F7 Q! R* C/ K8 Y- q

4月1日上午,黄洋喝了口水,感觉味道不对,据说还特意清洗了饮水机和水桶。他很快开始呕吐、发烧,第二天去了林所在的中山医院挂急诊。


$ S& }; I. N3 Y$ P9 j

同学高科(化名)记得,医院初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化验结果还显示肝损伤,导师带了1万多元现金赶来,安排他住院。4月3日,黄洋依旧呕吐不止,脸也好像又肿了些,验血结果直接把他送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ICU)——血小板只有40×109/升。


* r+ n/ u$ ]' ~+ N

全面检查后,黄洋的状况令人惊讶,谷丙转氨酶指数高于1000,而正常指标应小于75;肝功能指标全线异常。医院认定他的肝出了毛病,诊断为急性重症肝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8 W$ I* p( l% M" F, Q

“病情恶化非常快,几天里血小板就跌到了1到2,血氨、胆红素超标好多倍。”高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专业地看,医院的诊断治疗没有问题,毕竟谁都想不到是中毒,在常规治疗中,中山医院已进行了最高质量的施救。

黄洋的父亲黄国强于4月3日赶到上海,还与林在寝室共处了一晚,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那天晚上,林很“淡定”。

2 T6 i$ w; V% X- q  C  b

这也是黄洋一位师妹的看法。黄洋入院后,她曾与林一起翻找寝室里各种杂物,为医院诊断病因找线索;期间林神情自若。作为实习超声科医师,他还为黄洋做了B超测试。

“黄洋住ICU后,我见过林好几次,有一次他刚去看完黄洋,我们问他怎样,他说肝衰,人还清醒,我们还讨论了下病因和治疗,看不出半点异常。”高科回忆说。

之后高科还在宿舍走廊碰到林几次,“林告诉我,他已经发了8篇论文了。”


3 M! h0 ], W! C1 C% K5 L; Y

在黄洋病情恶化时,林讨论的是论文送审和盲审的事。


5 e% x. l6 o! t

4月7日,黄洋开始鼻腔出血,次日陷入昏迷。医院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直到4月9日,黄洋的师兄收到短信,提醒注意一种药物。

短信曾被公众猜测为来自林,但南方周末记者了解,短信实际上来自另一位使用试剂做实验的学生,黄洋突然恶化的病情使他想起了实验中的大鼠,这种猜想很快得到证实。出于保护的目的,警方未向外界明确他的身份。

4月11日,林被警方带走,并很快承认了投毒的事实。次日中午,有同学在医学院看到被警方带回的林,他是来指认现场的。

同日,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4月16日15时23分,医院宣布,黄洋死亡。

7 `0 S/ N) w. m/ |- a: K4 F. [) G

4月19日,警方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林,并首次披露案情。动机被归纳为“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但仍未明确“琐事”的具体内容。

8 b' H) s9 D0 w

“潜意识”与“自尊心”

! j. ~, h6 A" N& ~9 h+ a
# @; O& g0 ~. e+ u; ^1 E8 k0 g

警方申请批捕的消息,说服了许多将信将疑的人,但林的母亲显然不是其中之一。

半个月来,只要人们经过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的一栋4层小楼,总能看见这个50岁的女人呆坐在一楼杂货铺,头发花白、凌乱,以泪洗面。

, U$ J1 f# y3 E9 w

在潮汕,崇拜三教神祇是沿袭已久的传统,林母也不例外。每逢初一、十五,人们都会见到这个提着香烛冥纸的农村妇女,前往庙宇虔诚膜拜;如今祈祷更成了她唯一的寄托。

“除了烧香拜佛,我还能做什么?”她哭着问。


) b" E  A6 K6 V  I! M2 }

一旁,沮丧的村民们和整座村庄一样沉默。沿街数十户人家都姓林,人们对投毒二字讳莫如深、一致将目光投向过往:“林仔那么乖,肯定是被人冤枉的!”

长久以来,“林仔”都是村里的骄傲。他1986年出生于此,排行老二。家境并不优越——父亲早年在一家服装厂打工,母亲则常年拉着一辆木板车,在镇上的工厂里收购废品——10年前,一家人才从狭窄的土屋,搬进了如今的小楼,出售纸巾、饮料等为生。


( g' k7 f* E- F. y

林曾多次劝说母亲不要再收废品,识字不多的母亲却让其安心读书,“全家人的希望都在两个儿子身上”。

, ?0 F* d. h* r, y; p$ r

潮汕地区本有重商之风,村里的男孩大多初中没读完就跑去做生意,林家的孩子却是异类:两个女儿都在当地做老师,两个儿子也先后考上大学,林是其中佼佼者。

和平初级中学的蔡老师记得,中学时代的林沉默、害羞,却一直是全校“最优秀的那几个孩子”。在教育并不发达的和平镇,林复旦大学研究生的身份,是这位老师从教二十年最闪亮的荣耀,她每逢过节也总能收到这位得意门生的祝福短信。

林拥有同龄人中少见的自律。其高中同学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林每天6点半准时起床,“老师基本上不用管”;对成绩有些过分执著,常常考试一结束,就在宿舍自责,抱怨状态不佳。

6 F3 s! i+ O4 n( Y8 p

“基本属于那种书呆子级别人物!”一位男同学这样定义昔日的同窗,“话特别少,只有当谈起篮球和乒乓球时,话才多一些。”

# ]) c+ u( f* z3 M6 l1 r

后来显现出的自卑、羞涩、渴望却又不善于与女性交往的一面,在此时也初露端倪。同学们认为,封闭的成长环境和程式化的生活多少影响了他,塑造了一种异常敏感而害羞的性格。

高中同学李小寒回忆,她多次向成绩优秀的林请教课业难题,“他从不拒绝帮忙,但如果多问两句,他就不敢直视你的眼睛”。


3 t/ _2 B+ \" e

李小寒还记得,在高中英语课的一分钟口语演讲中,林站在讲台上,“身姿很不自然,声音越来越小,甚至听不清,有时不自觉地就转过身,面对黑板”。

林曾珍视在家乡的经历——小时候光着脚在雨里乱闯,顶着雨在练江里游泳、划龙舟、在码头钓鱼——尽管外出上学多年后,他又感到与这片故土的疏离。


; B* d  J$ d4 k3 M! C

对故土的记忆、家境的艰辛,与内向的性格一起,在林身上刻下一体两面的鲜明印记。

/ S; B1 t. T  ~! U- h! I

大多数人接触的都是其光明的一面:孝顺、和善、恋家。初中好友杨学勇回忆,几年前,林终于说服母亲不再卖废品,自己则从不向家里拿一分钱,而是靠奖学金和家教养活自己。2013年2月,林回家,还把两万块钱积蓄都交给了母亲。

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内心的灰暗。

0 x8 I2 J4 v  O# `

在QQ日记里,林写道:“像《恰同学少年》里面那个在进大学时对着学校领导说他自己父亲是他雇用的挑夫一样,我在本科以前一直也有这么一种自卑的身份心理,每次听说谁谁谁的父母是什么医生、大官的,我就会内心小羡慕一番。”

$ i5 d0 l8 I' m" Q8 @6 b

实习时,科室老师问到家庭情况,林从不愿多说。有一次闲聊,老师问起父母是否退休,他突然愣住、点头。老师回忆,意识到他脸上表情的细微变化,没再问下去。


7 I# g* n, P" t

后来的日志里,林这样总结自己的心理:“我的潜意识中确实有着一种想借助裙带关系上位的成分,可是我的自尊心又时不时把我给拉回来继续奋斗,形成了我矛盾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 P/ O5 B/ E4 T0 P5 w3 }

8 E8 Y% Z5 N9 G: ?% ]

与自己的战争

7 l! N  Z. s( _9 A$ J

2005年,和平镇的“林仔”来到了广州,进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林随后四年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了网络上,不自信又要强的性格在虚拟空间里更为清晰地显露。

1 `+ v7 y# ?* O, p" H! D* m

如今外界往往把目光集中在那些饱含情绪又不知所云的QQ状态上,却少有人知道,中山大学的“博济论坛”才是林的“主战场”。

6 N2 E6 z: N. N5 R

在那里,他用一个账号总共发表了458个主题、13777个帖子,以至于“水友”们回忆起来“小钢帽”(林在论坛上的绰号)时,总记得那个图书馆机房里的身影,面前的屏幕上,永远打开着的论坛。

在这里,他可以尽情倾泻自己的无力感,尤其是来自与异性交往不顺的经历。

7 T' b/ g8 X* k6 a* {

大二的林,还只是做些情感测试,在征友主题下跟帖,诸如“寻找射手座女孩”;到了大三,和一大批“水友”熟络后,他被称作“主题刷版王”,并逐渐不吝于展示自己的渴望与脆弱。

平日里不讲究穿着的林会在论坛询问,“暑假回家去找那个她约会,想打扮一下自己,怎么打扮好?”

# t) a8 X% u. A4 d/ H9 I

这种询问通常没有下文,林会随后自己回复:“像我这种女生都讨厌我,我一走近她就走开的,怎么跟她聊天呢?”

高中时代尚能保护林的优等生光环,在大学里不再耀眼。在超越了一班一级的交友中,他被挫败感反复折磨。

& ^' D, p* r1 F

一次聚餐上,他问一个女生的年级,对方让猜,猜不中就喝酒。几杯酒下肚,女生反问林的名字,他如法炮制,也要女生猜,不料女生当着许多人的面答:“我对你没有一点兴趣。”更打击林的是,“过了一会,有个帅哥过来了,MM主动跟对方报了自己的名字与年级”。


8 E& a6 o8 K+ b1 J

他在论坛上记录下这一切,并公布决定,“以后众多人物聚集的场合,我不会再和MM交流!——等她们来和我交流。”

& R, h9 `* O1 Y( w1 v) O

到了大四,林已经熟练掌握了自嘲的武器,用来抵抗挫败。2008年的冬天,他在一番自问后对自己进行了概括,“有谁会喜欢我这个人?丑男第一、手无缚鸡之力、木讷、迂腐、时代的落伍者。”


1 ?  B1 Z5 X7 K9 s0 X6 m9 n( `8 u) U& ~

即使故乡也无法提供慰藉。2009年的暑假,家乡又一次在练江上举行龙舟赛,那里有林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然而,在“惨不忍睹”的江水上,他面对一堆“生疏的面孔”。


2 [2 B# s9 a5 Y

“很多小伙伴都不知道跑哪去了,没有再联系过,船上每个人都是那么成熟,都已经是大人了——至少是在社会上穿行了,相比之下,觉得自己很单纯,不免有种在异乡的感觉”。

- u- x  p, X5 G( p# s

比赛中天降大雨,林回忆起小时候冒雨游泳的往事,激动得大笑大叫,但“每个人都带着种诡秘的笑容看着我——现实中,我是最讨厌那种笑的”。

+ I' a2 F0 e4 \; V8 P0 S, ~

故乡沦落为异乡,甩不脱异乡的林,逐渐用“闷骚”来定义自己,他引用书本上看到的段落来解释这个词:“生活使其有太多的郁闷,而生活本身及其自身习性却又阻止了其正常呐喊出来,于是,不正常的发泄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闷骚。”

, f% c# w# L& B" u. U2 j; g0 i

自卑、挫败、闷骚,被林严格限定在网络生活中,他为自己塑造了沉默、冷感的外壳,搭配上优异的成绩,现实中与他相识的人,很少意识到他内心的虚弱。

; q# M9 H( Q, Y# x

陈娇(化名)比林小一级,曾与他在中山大学北校区学生会学术部共事,大三那年,林已从干事一路做到了部长。

+ A4 O0 S% s0 K  L

“我们医学院的人,大部分都是学业为重,课外活动不太积极,他很注重全面发展,”陈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虽然说实话,他口才一般,也没什么创新,但学术部那些传统活动,他都办得不错。在我们看来,他各方面都是很优秀的。”


" a' a; E& }6 V% J8 @5 O7 [8 f3 k

他在科研上的痴迷和天赋也令同学、课题合作者们印象深刻,在这方面,他总是给予自己巨大压力,并取得令人叹服的成绩。然而,在接触最密切的同班同学眼里,这个沉默的人留下的更主要是一些费解的片段。

一次班里参加合唱比赛决赛,同学们觉得林歌唱得不错,演唱过程中把麦递给他,没想到他把整个嘴贴上麦,独自狂吼,全场都只能听到他一个人的声音,导致比赛失利。比赛结束后,林又向所有同学道歉。

/ v: N1 R( P) x. N  b& z

陈娇觉得,林努力与外界沟通,特别是活跃于论坛、微博,或许是一种要跟自己内向本质作斗争的努力。但林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沟通渠道。

+ {. J0 R) t: I% B, E+ L

从网络上那一万多个帖子能够发现,林给自己在学业和生活中不断加压,又不断寻找排解压力的出口。他似乎陷入了与自己性格中充满挫败感、无力感和疏离感的那一半抗争。

林也意识到自己的心态问题。他坦承,和心理不健康的人交往很痛苦,“我本身也是这种人,也给很多人不舒服的感觉过”。


* m3 H) h, t2 V. ?$ j

但与自己的战争始终难有结果。同学曾文华觉得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本质上是内向的。”


4 Q% ^; h# r( D, B0 E( L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62

主题

83

帖子

0

精华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获赠鲜花
0 朵
个人财富
764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11-16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以毁灭的方式" h! m# p9 [3 i' i# \& e! n, Q

# T% L9 b; d, ^; {5 o1 X) v0 u, |2010年,林被免试送入复旦大学,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攻读硕士。林无疑是带着期待来到上海的。2010年暑假,他不仅勉励自己锲而不舍,要追求“阿甘的奔跑”,也憧憬着迟迟不来的爱情。. R; _% v) g. @: q

+ v( z9 S; P- P' V: ?6 s他一边自我安慰,“吾乃平常人,岂可有甚者,意图结交美色”,一边又思索起《围城》。林把钱锺书的名作与《三国演义》并列为他最喜欢的小说,最令他牵挂的是小说主人公方鸿渐的感情生活。/ F7 _9 K1 {! |9 @
/ P- E+ r' _, @: D& Y
“是支持方鸿渐应该顺势娶了苏文纨,还是应该照小说里的去追求他的真爱呢,后来想想,也只有我这种毫无恋爱经历却又经常幻想的人才会有这种傻B问题,就作罢了。”2010年8月,林在博客上写道。/ E) U* }4 r& }

: w' N- n, y) M% `- T9 |他详细填写了博客的个人资料,“喜欢的名人”是“周恩来”,“喜欢的音乐”是“交响乐”,人生格言则为“是你的终究会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之后也可以是你的”;在感情状况一栏,他填了单身。
" w7 g, ]2 i8 Z- g2 w( n4 v. j* {; u9 Y
这项状况一度改变,读研第一年,林谈了个医学院的女朋友。但林的爱情观被他在学生会的同事形容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 _  a! G. @2 b+ R# z/ D
( ~) w6 P  V% h恋情很快告吹,林依旧是那个与女生交往时难抑自卑的年轻人,他很快把精力重新投入到学业中。2011年春天,他开始频繁使用N-二甲基亚硝胺,制造肝脏纤维化的病态大鼠,以完成一篇后来发表的论文。
3 w0 p( O+ e" m! H8 f$ [* N& \+ n- U. b9 H6 b
抓住白色、长耳的大鼠并反复执行注射——这并不轻松,即使对医学院的优等生林而言,也是一项挑战。他在博客中记录道,“做实验的第一天,事实上,我潜意识里很怕大鼠。每次需要去抓它们的时候,我都要克服自己的恐惧,试好几次才能搞定。”
% w9 Q: K: I, V% Q: r
2 d3 R" L' `5 W4 N1 F* d况且,注射并非实验最后一步,在应用超声技术进行检测后,大鼠还要被处死:林必须用一只手捏住大鼠的脖颈,用另一只手捏住大鼠的尾巴,用力撕扯,导致大鼠脱颈而死。随后,他还要亲手解剖,取出肝脏直接观察。& `. p  D/ v. ~) Q6 a9 E1 R% }5 U2 ~, X
" O( T8 {  k8 X) t3 X
在实验开始后的两个多月里,林24次更新了“QQ说说”,其中20次鼓励自己“胆子要大,下手要狠”。
( u6 h3 j8 d) {# @+ g
' [. v9 g+ E4 l! |2 \8 W& a他不再把排解压力的希望寄托于故乡,但依旧希望雨水能冲走重负,当天气预报上海阵雨,他就骑着车,从徐汇一路骑去黄浦江边,“时不时大笑一下,又时不时想起我那些善变的关于人生的决定或者假设,然后我时不时地痛一下、两下、三下”。  o$ A$ n: s6 C! D  \0 B

* N; G- C+ k4 m" H! [) r8 ], ?  M春天过去,当林在实验室里逐渐习惯了处理大鼠,实验室外,生活也发生了一点变化。研二那年,他搬入了20号楼,成为黄洋、葛林的室友,8 R$ G, v3 K: u+ L% E
4 s! x, a3 K% _( d0 X
对于这个偏居一隅的寝室里发生的事,即使同级的同学也并不是太了解。高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大家很少与黄洋和林同时相处,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2 m. J* A* j- Y/ m, C

2 x; z5 Y4 g0 ~. W7 J5 v- O- a只是每天早晨7点半,同学会准时看到林出门,去中山医院超声科上班。
  V9 j; n3 z. Y: x1 m: ]1 C' G
; E3 X  [% W4 y# G唯有一些散落的片段,显示在搬入寝室大半年后,林似乎在网络上显得更加冲动。
* W  C, t. @, L6 T  Y7 G# @7 y" r0 J7 j5 f
2012年夏天,他在微博上开始参与到几次网络争论。4 X/ M5 k+ i& B/ f* t2 ^, e
" r2 K5 U2 ^3 K4 k- G
发帖记录显示,当年7月23日下午,林连续两次用满是脏字的语言在别人的微博下辱骂韩寒及其粉丝。过了10天,他又在罗永浩的微博下,留下“裸泳浩,我×你妈”等字句。, Y4 w$ t' G& ?% k0 {
% o% M2 N$ o3 z2 d- ]0 ]- @
他还在自己的微博上将木子美形容为“极品肮脏女,跟狗上床的饥渴女”。
9 Q( |& E& o% k( [: h- e1 Q4 J$ C* W9 ]* b* u
那个夏天,林攻击的范围并不仅限于名人:在饭堂里,他“不经意”看了一位女生一眼,对方质问“看什么看”,还骂林“跟个娘们一样”。
* J5 m* V* s+ C8 h4 ^5 |' H7 V( p, A% x- w
“我随即说出我跟她母亲发生了关系。”林在微博上记录道。
: z! M/ F3 d) ~# l* s8 b
9 Y; L" C% t& m; W- Q但林并非是在研究生期间才使用这些恶毒的攻击。有同学回忆,本科时,因为跟同学发生争执,林连续给对方发了十几条“恐吓短信”。
/ ^' q% U( O" R& g8 |- a2 M/ h$ u  J
# e1 R# E; Q1 s" e7 X7 z/ H8 m& S与此相似,2009年夏天,在一次医院实习中,林与本科室友起了口角。一年后,已经毕业的林申请了一个新的QQ号,并冒用另一同学的名字,在网上大骂这位同学——“尽是些难以启齿的脏话”。
9 i4 O2 @( K7 _  m: n) k% O# a6 b+ F% o2 Q* N" n
同学总结说,“他记仇,但绝不轻易外露。”! N, \" B! v3 L4 P& A
$ `: p, E: b! U
大约正是在这段网络上的冲动期之后,2012年末,林与黄洋如前文所述,互删了QQ好友。
4 N, v" W$ p2 f4 G  u8 _' X0 V5 S! _% Y0 T7 M2 v6 K
直到事发,同学们才开始回想这两个早出晚归的人的相处。高科和室友都猜测,黄洋说话略带点骄傲,有时难免带刺,不知道是否刺伤过林的自尊。
/ H9 }/ P) T- G* }8 x( n; i
  z5 I" c7 v1 r  e% f黄洋的一位好友回忆,黄洋死前两周曾提及,自己开玩笑说林是“凤凰男”,并用轻松的语气调侃称,林老在寝室说他的奋斗经历。- n5 u2 Y4 n' @
3 ?& E- F! o( F0 \
“凤凰男”不是个林欣赏的称呼,他最早从葛林嘴里知道了这个词的具体含义,并“不以为然”——尽管他认为,自己具备“凤凰男”的各种心理因素,“一直是个自卑、悲观的人”。
1 p3 O4 `4 ~/ j0 [4 A& s& C
) G7 Y. @2 g( R, F, ^" H% ?是否黄洋调侃的时机实在错误?回过头看,2012年底至今的几个月,正是林集中面对人生最多压力的时候。
" d1 l) Z1 r6 e% R3 m: F" n
. D' \; C4 H" a1 v1 ?! r6 b一向努力上进的林头一次与导师发生了摩擦,因为觉得“遭到了压榨”。( T0 F, |4 Y; c2 y4 k% h1 A' w
& Z5 `* n- S2 C5 l; N7 j: g! m
他依旧处理不好与女性的关系,对女性的不友好言语难以平静,即使在嘈杂的颁奖大会现场,都不敢多看旁边的女生一眼;
& ?8 F7 G9 s% F# W% B- f9 C
. P6 d0 s/ z6 r# P/ l更重要的是,他面临新的前程,新的压力。他在多种选择之间彷徨,最终在1月份回到广州,参加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面试。) w9 @1 j5 v  O0 p4 k- ~9 j

1 \# a$ G! r( e# X2 c3 V% P他在微博上记录,“10进6,其中6博士4硕士,面试时刚好排在最后,与前面9位正装出席者相比,我的橙色羊毛衫显得我极其渺小,领导们都不瞧我。”% v5 m. C' G4 K+ v5 d

" C& Z! D; H3 a. a2 P6 p. ?事实上,林无处安放的自卑感再一次扭曲了现实。医院一位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也看到了林的微博,不理解林为何有这样的感受,“当时几位领导对他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虽然一同面试的人里,一半以上是博士,但其实对他影响不大,一是他自身条件优秀,另一方面,医院影像科比较缺人,他的专业非常对口,所以他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 I: o9 @6 V2 ~' X: H, d7 g
' H; A7 }5 x% V! N1 t& }
不久后,医院初步表达了录用林的意向,正在等待林把签好字的三方协议寄来,这并未打消他的全部顾虑。他告诉朋友,自己不怎么喜欢广州,也担心在新环境下的发展。( a+ b. h* W( t- x
6 s7 s1 @) a9 i  L6 }' ?
整个3月,似乎是林最为纠结的时段。27岁的他反复阅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来回观看一部叫做《鮀恋》的潮汕本土电影,仿佛在寻求自己回归家乡的理由。$ P7 F  Z, U6 B% Q
9 m, B% ^2 h4 q$ E  Y, _
在这部电影里,主人公碍于家庭宗族的压力,不得不放弃想去苏州发展的念头,落叶归根,这让林获得了短暂的安慰:“挺好的,在选择与决定上,有很多能引起共鸣的地方。”/ j0 Z7 b/ J+ a

! z- V7 T3 O* c" A% {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奋斗多年的学业,他觉得影像检查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并不能真正地帮到患者。他在微博上写道:“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的,名义上叫做医生,但是面对病人,尤其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病人,帮忙总不能帮到底……而且,离开了机器,就没办法为病人解决一丁点问题。”2 K8 r$ r2 R3 W. k4 j  Q
4 `7 H: k- z  f0 |7 B/ q
这是4月8日,此时黄洋已命若游丝。林刚刚把一名未来的医生送上绝命之路,又仍在责难自己无法解除病人的痛苦。在林的性格中,自尊、上进、好强、善良的一半,始终没有停止与苦闷、自责、难觅出口的那一半的战争。% `) h5 E! t+ `  v5 g$ I
# \* y0 k- C4 o0 j# ~. E) P. S& M
3天后,林被警方带走,林在那十来天里的微博被蜂拥而至的围观者反复咀嚼,尤其是一条关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影评。+ N! i/ S4 a5 I% r
7 W1 E; X2 _- H8 R: A" K; x
这是一部台湾导演杨德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主人公是一群生长在“眷村”的孩子,他们和父母一样失去了故乡,彷徨于形形色色的处世法则之间。在灰色的城市、浑浊的空气笼罩下,主人公——沉默而耿直的少年小四——最终捅死了他爱慕的女孩。
4 J1 w9 ?5 f8 H) h& |+ M6 u# d0 @6 q8 _& C: l' V/ W+ j
几乎和看待《围城》的方式如出一辙,林抛开了深沉的背景和复杂的逻辑,赞赏道,“勇敢倔强的少年,不带丁点娘炮,大赞,不然要青春来作甚!”还贴上标签,“带种的就来真的”、“出来混,就不要怕死”。1 F" H* v: e8 d9 d2 r+ u
( _+ S8 U( m0 c
这像是对黄洋的宣战,只是此时的黄洋已入院3天,无法应战。有政法系统知情人士认为,作为长期使用N-二甲基亚硝胺的医学高材生,林不可能不清楚用药的剂量,对于黄洋的死,他难逃其咎。0 h$ K* y3 v0 n/ |* b
( j" C4 p6 ^- F" B) Z
这场延续多年的、一个人的战争以殃及无辜、毁灭自己的方式结束了。
( J& S4 J9 E: k/ X8 O; a% @% f8 m  U) x. f( e
4月17日,黄洋去世次日,421寝室的幸存者和见证者葛林发布了新的QQ状态:责人易,非己难。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4, 2024-6-14 13: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