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了 发表于 2012-4-3 20:07

判断有标准:小留学生在加国网络成瘾

环球华报报推出“网络发展与子女教育系列报道”,引起许多读者的强烈反响。不少家长纷纷来电来邮本报,向我们谈及他们的感受。有的诉说他们与孩子对垒的痛苦经历;有的分享他们让子女戒除网瘾的方式方法;其中也有不少是询问到底用什么标准来判定自己的孩子是否上网成瘾……

而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也曾遇到不少年青朋友,他们虽承认上网时间很长,但却坚信自己并无网瘾。本期,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专家们判定一个人是否上网成瘾的标准。

案例:

小燕(年龄25,女):
不上网看看就睡得不安心

小燕(化名)是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现在毕业留在温哥华工作。

她从开通了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站,每天都要上去看一看,否则生活好象缺少了些什么。“即使白天没有时间,睡觉前也一定要挤出时间去facebook, twitter, 人人网(中国版facebook)去浏览一下当日的最新更新,才算完成任务可以安心睡去。因为我觉得这类社交网站,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相互间沟通交流的最常用途径,完全超过了‘面对面(face to face)’的传统沟通模式。”

http://info.51.ca/uploads/Image/2012/04/5_091S23413_0.jpg
网络成瘾

小燕说,“平时自己有什么好的照片,好的信息,就想要与大家分享,越多的人关注、留言,心里就越高兴,因为这代表着我在朋友中的关注度和受欢迎程度;如果自己没有什么可分享的,那就更要上去看一看。为什么?因为必须了解别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最近在做什么?跟什么人在一起?有什么新的变化?毕竟,好奇心和攀比心,实在是两样可怕又实在无法避免的东西。”

虽然小燕也承认,上的社交网站,其实比的是一种虚荣:比谁又去了哪里度假、又去了哪家高级餐厅吃饭,又放了漂亮的照片、又交了有钱的男朋友……但是,她觉得自己并不是上瘾,好听的叫“与时俱进”,不好听的叫“随大流”。“我们也要刻掌握别人的信息,不让自己与身边的世界脱节;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让留言和赞美满足自己希望被别人认同的心理,从而引起优越感。网络的更新程度之快,是你无法想象的。几天不上,和别人沟通就少了话题,听不懂他们讲的话题,也让你无法融入到一个 所谓的‘大圈子’,跟不上时代,跟不上环境,自然就脱节了。”

虽然小燕认为自己上网的理由十分充足,但她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一上网就下不来了,有时只打算上网看几分钟,不过,有很多次一旦打开电脑就忘记了时间,等自己发觉时已经接近天亮了。“虽然有时候因此而起不来上课,但我觉得还不能叫‘网络成瘾症’,”她说,就像以前常常晚上通宵看琼瑶的小说一样。


症状:你有网络成瘾症吗?

小燕真如她所说的那样尚未上瘾吗?我们来看看专家对网瘾症状的分析吧。

“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叫: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为IAD)。

专家认为,这种病患的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患者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常用的有三个:一是连续一个月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4至6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二是认为上网能得到快乐;三是不上网就会出现躯体症状,如头痛、出汗、烦躁不安等,但一坐到电脑面前,这些症状就立刻消失。



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主任陶然说,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等五类,其中以网络游戏成瘾居多,占82%。其后果可导致性格内向、自卑、与家人对抗及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出现心境障碍,如对自己的学业及工作前途感到悲观、情绪低落、做事没有兴趣等,部分患者还会导致社交恐惧症等。

陶然介绍,网络成瘾症状表现有:

一、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二、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三、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1)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2)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3)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4)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5)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特点:网络成瘾者的六大特性

网络成瘾被视为行为成瘾的一种,其发病尚无明确的生物学基础,但专家们认为,网络成瘾者与其他物质成瘾者具有类似的表现和特点。
  
(1)凸显性(Salience)。网络成瘾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几乎都局限在网络上,上网成为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活动,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对使用网络强烈的渴求。

(2)情绪改变(Mood Modification)。上网成为成瘾者应付环境和追求某种主观体验的一种策略,通过网络活动可以产生激惹,兴奋和紧张等情绪体验,也可以获得一些安宁,逃避甚至是麻木的效果。

(3)耐受性(Tolerance)。成瘾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就像吸毒者必须逐次增加毒品摄入量一样。
 
(4)戒断反应(Withdrawal Symptoms)。在意外或被迫不能上网的情况下,成瘾者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网络成瘾者的戒断反应主要体现在情绪反应上,物质成瘾者会存在严重的生理的戒断反应。

(5)冲突(Conflict)。网络成瘾行为会导致成瘾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比如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工作关系的冲突和恶化;与学习、工作、社会活动等其他活动和爱好相比,成瘾者内心对自己的成瘾行为存在强烈的矛盾心态: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又不愿舍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

(6)反复(Relapse)。虽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和戒除,但成瘾行为仍容易反复发作,再次发作时会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标准:

一、美国评估网瘾的标准
(1)每个月上网时间超过144小时,即一天4小时以上。
(2)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
(3)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
(4)上网是为逃避现实、戒除焦虑。
(5)不敢和亲人说明上网的时间。
(6)因上网造成课业及人际关系的问题。
(7)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久。
(8)花许多钱更新网络设备或上网。
(9)花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满足。


二、6小时网瘾临界点

2008年11月8日,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中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这一标准的通过结束了中国医学界长期以来无科学规范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历史,也令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出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国家。

专家认为,该《标准》的最伟大成就是确定了网络成瘾的“6小时”标准。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主任陶然介绍说,6小时是一个关键点,就是说一个人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者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平均每天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者超过6小时,且此症状已经达到或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为网络成瘾。

“6小时”是不可逾越的节点,就像非典时期人们说的“38摄氏度”,是判断病情的一个最重要最明显的标志。

此前,各国对网瘾患者持续上网的时间没有统一的说法,认为是4个小时或5个小时的居多。陶然说,“我们用了4年的时间,对3000名网瘾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确定时间标准为9.3±3.2小时,最终取其下限及其整数,定为6小时。”陶然说,这个时间恰巧和美国专家同天公布的研究数字不谋而合。任何人都可以按这个标准进行自测,接近6小时则是高危人群。但如果为了工作每天在网上逗留10个小时,也不能算是网络成瘾。

有了6小时标准,任何人都可以用来自测,接近6小时则是高危人群。陶然举例说,暑假里一些孩子连续上了两个月的网,但是开学之后他能够把心收回来、走了出来,这也不能算是网络成瘾。有些孩子暑假结束后仍然走不出来,整个状态一直持续超过3个月,就有可能是网络成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判断有标准:小留学生在加国网络成瘾